【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中国成都)发言摘要
  作者:塞西尔·杜维勒 刘魁立 资华筠 马盛德 田青 文乾刚 邹兴华 赛多吉·卡鲁巴乌 陈勤建 江玉祥 谭继和 戈斯瓦米·拉胡尔 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0 | 点击数:17075
 

  香港的多元化文化遗产

  香港文化博物馆馆长 邹兴华

  香港的非遗保护起步比较晚,2007年才加入《公约》,但2006年我们就在香港积极推行了《公约》的要求。在香港,非遗保护的机构主要是民政事务局直接负责政策,然后由康乐文化事务署(康文署)来执行政策,而康文署下属的香港文物博物馆在2006年的时候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直接进行非遗保护工作。

  2008年7月,香港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委员会,并根据《公约》要求,对香港的非遗项目做了一个普查。结果显示,香港是一个有着多元化传统文化的地方。

  首先是语言方面。因为香港是个移民社会,不同地区的人移民到香港,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民系。他们语言很丰富,而且他们很多口头传说,其中包括很多不同的传说故事、歌谣、谚语、山歌等等,都是不同民系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从前一直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记录,所以这几年我们希望能通过普查努力记录这些东西。其次是表演艺术类。香港的传统表演艺术有粤剧、潮剧,福佬戏、木偶戏等。粤剧2009年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木偶戏现在香港比较少,以前很多神功戏表演都是木偶,现在越来越少了。第三大类就是民俗、礼仪节庆,这也是香港最丰富的一类非遗项目,尤其是宗族方面的祭祀礼仪很丰富,香港有很多神庙,庙会活动非常多。此外,端午节、中元会、元朗盛会对香港人民来说,也都意味着各种丰富的文艺活动,浓郁的民俗民风。

  此外,因为历史的原因,香港也有国外的宗教文化传承,如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犹太教等。所以说,香港是一个有着多元化传统文化的地方。

 

  斐济传统文化的保护

  斐济本土事物部政策与发展部资深研究官 赛多吉·卡鲁巴乌

  斐济是一个岛国,必须要保证环境上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在我们的保护方面处于核心地位。保护传统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为什么要保护。其次,我们要考虑保护什么以及我们要在何时采取保护。非遗是活态遗产的概念,而且会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地发展。

  在斐济,有文化绘图的战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立档,第二个是保护和宣传,最后是再进一步完善。为什么做这个文化绘图的策略?因为对于原住民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在斐济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他们和其他居民一样都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当地所有者,对当地传统的习俗、做法、文化资源要予以保护,才能够保护斐济原住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在资金方面的一些局限,管理者越来越少,另外还有一些立档、记录和存档方面的问题。此外,当地社区和政府之间存在一些冲突,人们现在存在拜金主义倾向,在追逐经济方面的利益而忽视了非遗保护。另外国家政策导向是比较倾向于经济发展的,所以非遗可能会受到影响。

 

  经济学视野下的非遗保护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勤建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非遗保护过程中会遇到经济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文化自觉,但是保护也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如何解决文化保护和经济之间的矛盾?

  现在不少地方因为要解决经济问题,打着生产性的旗号乱开发,造成了另一个极端倾向。我在调查时发现,要处理好市场经济下的文化保护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文化遗产经济学的理念,在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有所考虑。

  如何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我们国内学界争论很大。我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之间有着内在统一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人相随的文化遗产,是与人的生活相关的文化遗产。脱离了人的生活,脱离和人的相连,这个文化遗产就不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活态的,活态传承就是要有一定的合理利用,但是我们要有一个适当的度。这个度在哪里?如何处理两者内部的关系很重要。我认为,要对遗产进行一定分类,对它定性。

  对这些问题的考虑,需要有一个很细致的规则,对文化的鉴定需要有科学的论证,这方面我们刚开始,如果处理得好,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做得更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年06月10日 10: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编制培训班在粤举办
下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出传承困境?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