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祁庆富]论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中的工作性
  作者:祁庆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4 | 点击数:17797
 
对费孝通学术的评价,牵涉到人类学的价值以及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看法,这个问题海内外一直存在不同的评论。1997年,费孝通在自己的学术反思中特别提到:
 
去年九月在吴江与朋友们聚会时,一位来自英伦的友人提起我的同窗英国的艾德蒙·里奇(Edmund Leach)教授在人类学的价值问题上与我形成的差异。我与里奇可以说是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门下的同门弟子,里奇坚持认为人类学是纯粹的智慧演习,而我则觉得人类学如果不从实际出发,没有真正参与到所研究的人民的生活中去,没有具有一定的实践雄心,就难以获得自身应有的价值。里奇已先我而去世,我与他无法进行面对面的论辩,只能在他“缺席”的条件下“自言自语”了。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一九九三)这一讲演稿中,我不仅向里奇对中国人类学者的评论作出理论上的回应,而且还承认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烙印对我的“应用研究”的影响,承认了儒家“学以致用”价值。[21]
 
费孝通引述了西方社会科学老祖宗之一韦伯的话语:用“value-free sociology”一词来形容社会科学,也用“vocation”一词来形容学者的追求与学术的定位。费先生尖锐地指出:
 
所谓“value-free sociology”就是要求社会学研究者在其研究中不要带着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来观察社会事实,干预社会的客观存在,如果一定要翻译出来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与价值判定无涉的社会学”。“vocation”一词,我现在还找不到一个对应的中文词汇,实际上它既指一种才能又指一种具有感召力、超离社会实际的智慧,也许相当于中文中的“天职”一词。里奇的说法,大致说来是社会科学老祖宗之一韦伯的理论在人类学里的延伸。我们之间的差异,不是单独、偶然的现象,而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共同的问题,里奇怀疑我的学术实践的价值观,我则常想“value-free sociology”是否有存在的可能性。[21]
 
价值取向,是对于人类学“应用”产生歧义见解的根由。一种是联系实际,服务社会;一种是崇尚“天职”,超离社会。这确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分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用通俗的话说,叫做“两股道上跑的车”。
由于学术价值评判尺度的差异而引起的价值取向的争议,使费孝通反思到更深层的意义。他说:
 
充满“东方学”偏见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常成为非西方政治的指导思想,使作为东方“异文化”的西方,成为想像中东方文化发展的前景,因而跌入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主义的陷阱。
东方社会为追求现代化和现代特性,如何避免在充满“东方学”偏见的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跌入以欧美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主义陷阱?怎样“医治”这一文化心理危机?在学术表述上应采用什么理论?[22]
 
费孝通自己的一生学术历程,已经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就是坚定地走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之路,联系实际,面向社会,把自己置身到“现代化”过程中,实践应用人类学。
费孝通正是在为少数民族发展的现实服务中实现民族学研究的学术价值。由于他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工作性”,他又担任过重要职务,因而有人把他看成“政治人物”,进而怀疑他的学术研究含金量,贬低他学术成就的价值,形成一种偏见。费孝通作为学者,在工作中做学问,从实践中出理论。正是在“工作性”的研究中,他有所发现,提出了三个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影响的创新理论:
1.多元一体格局论
1988年,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演讲,提出了著名的“多元一体格局论”。他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特定历史过程。我们今天的民族格局和民族关系,就是中国特定历史进程的一个横断面。中国民族关系历史,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出一种基于我国民族关系现实的、合理的、优化的、稳定的族群关系理论,并以此理论建立一种有效协调我国族群关系的文化和体制。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格局论”不是在书斋里空想出来的,也不是为“纯学术”钻研出来的,而是在他的长期民族研究工作中发现,并逐步探索出来的。早在1957年,他就对“中华民族”这个重大理论问题产生困惑,直到1989年,他才以“多元一体论”解开这一困惑。他说:
 
当我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我心里怀着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这些问题一直挂在心上,我虽则1957年以后已无缘在实地调查中寻求答案,但并没有在思想申抹去。困惑我的主要问题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发生过什么作用和怎样去看待包含汉族和国内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
1989年夏我到威海暑休,当时已年近80岁。出于我对民族研究的留恋,老问题又涌上心头。我带了这本幸存的讲义,打算利用这近一个月的余暇,重新把这二十多年里的思考结合这本讲义,整理出一篇文章来,这时我正接到Tanner讲座之约到香港中文大学作一次学术讲演。我打算就用这篇文章作讲稿。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这篇文章中我初步走出了郁积多年在民族研究上的困惑,也提出了一些值得继续探索的观点。[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堃]邢公畹与《边疆人文》
下一条: ·[吴真]钟敬文先生的小礼物
   相关链接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美国《西部民俗》“中国民俗学的新方向”专刊评介
·[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吕韶钧]“娱乐时代”的文化自觉
·[张亚辉 庄柳] 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刁统菊 骆晨茜]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
·[孟凡行]手工艺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及问题 ·[张浩]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周阳]社会记忆视域下的“非遗”文化资本再生产·[张帅]“非遗运动”中乡村文化发展的民间策略
·[赵旭东]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穆昭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
·[吴莲莲]桂林民歌传承机制研究·[张祝平]中国民间信仰40年:回顾与前瞻
·冯骥才:文化的疼痛与守护·民间乐种的文化自觉
·[覃琮]布努瑶密洛陀史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自觉·[苏力]较真“差序格局”
·[潘鲁生]饶宗颐学术思想对民间文艺研究的启示·[许嘉璐]“俗文化”如何升级为“雅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