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王晓葵]“风俗”概念的近代嬗变
  作者:王晓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18 | 点击数:32918
 

  四、《中华全国风俗志》

  《中华全国风俗志》(以下简称《风俗志》)成书于1922年。适逢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出版后十年。《风俗志》作者胡朴安(1878-1947),安徽省泾县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历任光华等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曾担任《民主报》等7家报纸的记者和编辑。是著名的学者。精研经子文字训诂之学,尤长于《易》、《诗》、《说文》及训诂学。胡氏一生著述甚丰,计有六十三种。其中影响甚大的有《文字学ABC》、《中国训诂学史》、《中国文字学史》、《诗经学》、《周易古史观》、《儒道墨学说》、《戴先生所著书考》。

  从经历和学养可知,胡氏的专长在传统的经学和小学等,而他为何关注起风俗来。

  他在自序中有如下说明:

  语曰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幅员辽阔,(中略)风俗之不同,未有如中国之甚也。以中国不同之风俗,数千年来在统一国家之下,卒能相继相持于不鄙者,其道安在。间尝求而得其故,盖以学术统一而已矣。 (中略)西学东渐,功利之说兴,儒家仁义之说不能与之相抗。学术分裂,各执一端,于是不同风俗之国家,遂无统一之望矣。学术既无统一之能力,当留意于风俗之习惯,而为因病施药之举。不周知全国风俗而欲为多数人某幸福,纵极诚心于事无济。

  “为多数人谋幸福”而需要“周知风俗”。是因为西学东渐,传统之学已丧失了“统一国家”之能力。因此为了制定有效的政策(因病施药)、就必须了解各地不同的社会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依然是为政者或者知识份子的事情。

  《风俗志》分上、下两编,各十卷。上编引述地方志为主的历史资料。以省为纲、以下分市县地区、介绍了有史以来各地的风土人情、乡俚民风,下编是从报纸、文人笔记、游记中摘录的当时各地风俗的记录。也是按照省、市县排列。上编和下编涉及地区并不完全一致。如下编增加了新疆、西藏、苗族的部分。

  上编的内容主要是地方志的摘编,所以表述大多简约扼要。如河南南都“人尚纯朴,少夸诈”。安徽凤阳“尚淳质,好俭约,丧纪婚姻,率渐于礼”。福建永春“君子励名节,小人多剽悍”。各地依据资料的多寡,详略也不同。有的如上述例子,寥寥数字。也有如广西南宁的风俗,因有王济《日询手镜》得以详细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婚丧嫁娶的做法。

  下编多为当时报刊、笔记、游记的资料。因此体例不一。如“湖州养蚕之习俗”、武昌乞丐之习俗“、广东之特殊妇女”、“连州八排之瑶风”、“藏民男女生活之奇异”等。介绍的内容完全视材料而定。对我们今天了解上个世纪初的民间生活状况,颇具参考价值。

  和十年前的张著相比,胡著的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士风”的内容基本消失。上编因为摘录古书,多少保留有关士大夫精神风尚的记述。但是下编所收的时人之作,已经不再涉及有关政治、制度、法律以及士大夫的精神风尚、即所谓“士风”的部分。其内容以婚丧嫁娶、年节礼俗为主等民间的生活传承为主。且很少有褒贬臧否的文字。

  作为当时的风俗概念在学界的一般性认识,我们可以举出顾颉刚在创立民俗学会时,为民俗学研究所规定的范围,他把民俗调查的对象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 风俗方面(如衣服,食物,建筑,婚嫁,丧葬,时令的礼节……)
  2, 宗教方面(如神道,庙宇,巫祝,星相,香会,赛会……)
  3, 文艺方面(如戏剧,歌曲,歌謡,谜语,故事,谚语,谐语……)[17]

  在顾的民俗的范畴里、风俗成了民俗学调查内容的一部分、和民间宗教、文艺区分开来、风俗的内容指生活文化习俗的部分。这个内容和《风俗志》已经非常接近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晓路]术语的困惑
下一条: ·口头程式理论(Oral-Formulaic Theory)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