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黄涛]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赏月风尚
——兼驳“中秋节源自新罗”说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5 | 点击数:26250
 

  三、明清时期中秋节以拜月、团圆为主要习俗

  到了明朝,中秋节的习俗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还是围绕月亮来进行各种节庆活动,但是整个节俗的内容有显著的调整、变动。

  首先,中秋节不再以赏月活动为中心。这时,唐宋时期那种浪漫抒情的赏月传统忽然淡化了,虽然许多风景特别好的地方还有比较热闹的赏月活动,但是在一般的地方,民众踊跃赏月的情景不见了,各家的中秋活动不一定要包括赏月。在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的记述明朝北京风俗的《帝京景物略》里有对中秋节的大段描述,其中没有对赏月的记载,取而代之的是对祭月的详细记载。可以说,拜月祈福是明清时期中秋节的最隆重的内容。唐宋时期有一些民间拜月的记录,但是民间拜月并不兴盛,也没有明显地被结合到中秋节习俗中来。到了明朝,才明确出现了中秋节拜月的较多记载,而且明清时期拜月基本取代赏月成为中秋习俗的重要内容。月亮神话和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唐朝中秋节的产生使月亮神话有了一个具体的依附点,为月亮神话提供了更广阔的存活空间。

  其次,明清时期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并且此时有了“团圆节”之名。《帝京景物略》中说:“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意思是中秋节前回娘家的已婚妇女,中秋节这天必须返回公婆家,因为这是团圆节。民间认为女子出嫁后就是公婆家的人,中秋节不回来就是这家没有团圆。

  第三,重视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亲友之间要互送月饼、瓜果等过节的东西。

  第四,明代出现了月饼这种重要的节令食品。开始中秋月饼是作为祭祀月神的供品出现在节俗之中的,祭祀仪式完成后人们吃掉它,它也就成为人们过节时的食品。后来它成为独立于祭月之外的节令食品。其实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和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在讲到食品种类时都列出了“月饼”,但是二书都明确表明宋代的“月饼”只是街市上平时所卖的食品,各个季节都有,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买到;而在“中秋”条目下都没提到月饼。就是说,那时它只是一种平时吃的月形的点心而已,并非中秋节令食品,不能据此说宋朝出现了中秋月饼。晚清祭月之风衰退之后,月饼在节俗之中的地位反而提高了。

  总体来看,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而唐宋时期那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衰退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涛]中秋节在亚洲诸国的传播
下一条: ·[王焰安]江淮传统中秋节习俗
   相关链接
·[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杨镕]从“老妈上京”到“跑驴”·[刘吉平]西汉水流域崇鸟习俗的生成与演变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吴晓东]阴阳对立观念与门神的起源演变·[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赵暾]二郎神形象演变考略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黄景春]从厌镇鬼神到祈求风水荫佑
·[鲍燕飞]礼俗互动视角下立春鞭春牛巫术信仰的演变·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