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钟敬文]古代民俗中的鼠[1]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1-03 | 点击数:14108
 

 注释:

[1] 此文原为日文,刊于日本同仁月刊,后译文刊于《民俗》季刊1937年第一卷第二期。

[2] 见《纬书·春秋运斗枢》,据《初学记》卷二十所引。

[3] 见许氏《说文》第十鼠部。

[4] 见《地镜图》,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五所引。

[5] 见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续集》卷八。

[6] 见《玄中记》,据《太平御览》卷八十一及《初学记》卷二十九所引。

[7] 见《礼记》月令篇。

[8] 见《宋书》五行志。

[9] 见柯克诗女史(M. R. Cox)所著《民俗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Folklore)第二章,引文依郑译。

[10] 见《百怪书》,据《初学记》所属。

[11] 见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续集》卷八

[12] 见《田家杂占》。

[13] 见《田家杂占》。

[14] 见《田家杂占》。

[15] 见《田家杂占》。

[16] 见刘叔敬《异苑》卷三。

[17] 见《京房易飞候》,据唐人《艺文类聚》所引。

[18] 见《酉阳杂俎·续集》卷八。

[19] 见《博物志》卷九。

[20] 现在广东等地俗信。

[21] 见《田家杂占》。

[22] 见《田家杂占》。

[23] 见《田家杂占》。

[24] 见葛氏《抱朴子·内篇·封俗篇》。

[25] 见晋《太康地记》,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五所引。

[26] 见宋蔡沈所著《书集传》。

[27] 见日本白驹冈编辑的《奇谈一笑》中鼠为择配条。

[28] 见钱小柏所记的无锡岁时风俗志。

[29] 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五所引。

[30] 见《艺文类聚》卷九十五所引,“停部”或做“亭部”。

[31] 见《酉阳杂俎·前集》卷五。但据唐宋人引《风角要占》,说这种法术文是一种“长吏居官厌盗贼法”。或者这种法术,本来是“厌盗贼法”,后来转而成为“厌鼠”的也未可知。自然原来就是适用于两方面的,叶并非不可能的事。

[32] 例像取停部地土涂仓及塞陷等做法。

[33] 见郑若镛著《朝鲜博物志》(原名《山林经济》)卷十。

[34] 见哈顿(A. C. Haddon)博士著的《法术和灵物崇拜》(Magic and Fetishism)第五章。

[35] 据《本草纲目》卷五十一下。

[36] 见肘后方(据《本草纲目》卷五十一下所引)。

[37] 前者(长齿方)见小品,后者(安眠方)李时珍语,同据《本草纲目》卷五十一下。

[38] 见《本草纲目》卷四十八。

[39] 例如相信佩带蘨草,能够取悦于人;佩带阜螽,可使夫妇相爱等。

[40] 见《本草纲目》卷五十一下。

[41] 见刘氏所著《岭表录异》卷中。

[42] 《艺文类聚》和《太平广记》引此故事,说见《列异传》及《幽明录》。

[43] 见宋刘义庆所著《幽明录》,据《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所引。

[44] 用F. B. Jevons氏的话。

[45] 见《见雅》,据《渊鑑类函》卷四百三十九所引。

[46] 关于这故事的型式,参看拙作《中国民间故事的型式》(东京日本民俗学会刊行,《民俗学》第五卷第十一期。)

[47] 见刘敬叔所著《异苑》卷九。

[48] 见《许迈别传》,据《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十一所引。

[49] 见《广异记》,据《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所引。

[50] 见宋徐铉所著的《稽神录》卷二。

[51] 见《艺文类聚》卷九十五。

[52] 据《唐类函》卷一百九十五,及《艺文类聚》后集卷四十一,引《博物志》。

[53] 见《异苑》卷三。

[54] 见格列姆兄弟(Briider Grimm)所著《儿童及家庭童话集》(Kinder--und hausmarchen)比目鱼条。

[55] 见佐山融吉、大西吉寿共著《生番传说集》第四篇。

 

(来源:钟敬文著:《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巴莫曲布嫫、康丽编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梅联华]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讲解词
下一条: ·[钟敬文]斗牛的起源与农耕[1]
   相关链接
·[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杜小钰]试论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美学内涵
·[杨雨秋]当代互联网“姨妈神”俗信的文化解读·[甘德志]灵鹊传情·青耕兆喜
·[温小璇]“老鼠嫁女”图画书的传承与创新·[王嘉炜]莆田涵江卓坡村民俗信仰研究
·[刘晓峰]东亚正月鼠俗视域下的“老鼠嫁女”解读·[王晓葵 雷天来]“祭祀”与“纪念”之间
·[徐俊六]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乌丙安 胡玉福]“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
·[余鼎君]江苏常熟民间小庙的祭祀活动及其特点·[鄢玉菲]民间文学资源的传承与创新
·[王逍]隐藏的文本:集体化时代惠明寺畲族村民俗信仰的历史连续性·[罗晓欢]以墓葬建筑及其雕刻为中心的四川清代民俗信仰研究
·[曲振明]“老鼠娶媳妇”与敬鼠风俗·[吕书宝]《淮南万毕术》民俗信仰的文化解读
·[王素珍]汉代民俗学研究·那些逐渐被遗忘的古老习俗
·[乌丙安]评《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程波涛]传统面塑中的俗信主题与相关文化内涵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