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龙泉四老 一生瓷缘
  作者:不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13 | 点击数:14050
 

半路出家的龙泉青瓷大师张绍斌

      张绍斌出生在一个陶瓷世家,他的爷爷张高礼和叔公张高岳都是民国时候制作青瓷仿古瓷的高手,至今在龙泉青瓷博物馆还存放着"寿龟"、"白菜瓶"等他们的多件作品。他的叔公张高岳还是1957年周总理批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后成立仿古小组的一员,可谓家传渊源。

      然而,幼年的张绍斌由于家庭贫寒原因年少失学,只读了三年半书,虽自幼喜欢玩泥巴习练陶艺,但却一直没有从事陶瓷创作的机会。

      在家务农二十多年后,三十出头的张绍斌才开始跟着叔公张高岳学做仿古青瓷,而且时间很短也只是学了两三个月,后来就转为自学。"当时学做仿古瓷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到了1996年,我仿古瓷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一直做下去,赚的钱肯定比现在多",张绍斌开玩笑说。

      在96年,他就开始进行龙泉青瓷胎釉的研究。期间曾多次对大窑、溪口等古窑址作实地考察,精研古窑瓷片,并对龙泉地区的瓷土矿源进行了千余次全面系统的试验。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千百次的实验,张绍斌终于烧制出较为理想的弟窑粉青、梅子青、天青,哥窑薄胎厚釉,米黄色哥窑釉。这些釉釉层厚,釉色纯,视之呈玉质,米黄釉如冻石一般,为业界惊叹。

      现在的张绍斌在龙泉青瓷行业已颇具影响力,1998年,他的作品首次参加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展评即获一等奖。2003年,他又获得了"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短短十数年间,他从一个乡间农民成为一代青瓷大师。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作品

      张绍斌的青瓷作品做工精致,釉色晶莹剔透,釉层丰满、细腻、滋润如玉而又胜似玉,可以说把龙泉青瓷薄胎厚釉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而他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制作青瓷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情、思想融入到了青瓷作品中去,以气塑形,以形传神,寓意深刻,含而不露。

      张绍斌有一套青瓷茶具的作品,取名为母爱。他把茶壶喻为母亲,茶杯喻为孩子,一个母亲带着四个孩子。他说他幼年的时候正值文革,父亲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被抓去坐了牢。母亲只不过是一个农村妇女,却要独立拉扯着几个孩子,那时候的艰辛可想而知。"我母亲当时为了养活我们几个小孩,去我们当地做瓷碗的瓷厂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有的时候脚底都是血的回来还要做饭给我们吃。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很酸、很痛,这世间只有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就把对母亲的这种感情融入了作品当中,烧制出了这套茶具,并把它取名为母爱。"说到那时的艰辛,张绍斌红了眼眶。 

      在龙泉的十三个青瓷大师中,张绍斌是唯一一个没有生产日用瓷而只做艺术瓷的大师。曾经也有人劝过张绍斌,在做青瓷的同时做点日用瓷,解决一下经济状况。可张绍斌说,我一心一力做不出几件好的作品,如果再分散精力来搞日用瓷,可能两样都做不好。再说现在的日子已经过得去了,没必要为了钱损失了创作的时间。

      张绍斌说,"人都是从坎坷中走过来的,那段务农的时间也磨砺了我的意志,没有这种经历可能我就达不到今天这种境界。" "我很感恩于这个时代,能够让我从事我喜欢的青瓷艺术创作。"

      张绍斌认为,龙泉青瓷必须坚持走自己民族特色的路子,青瓷的根本不能丢。由于在遥远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还有很多未能实现的愿望留给了后人去探索,龙泉青瓷还有很大的潜力等待人们去挖掘。他说,"只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用心灵去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之所在,龙泉青瓷就能永远屹立于世界陶瓷之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网

上一条: ·[李晶晶]传统家具的两位传人
下一条: ·记忆天空的千古绝唱──“峡江号子”传承之忧
   相关链接
·[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沈莉]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神话的活态发展:以浙江嘉兴的蚕神神话为例
·[陈趣联]疫情面前的浙江民俗·[祝秀丽]浙江海盐古代秦始皇传说的流变
·[陈科锦]浙江省慈溪市旧盐区海星村劳作模式变迁考察·[宣炳善]浙江舞龙民俗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体育的空间发展
·浙江:时隔11年再育“越剧小百花”·浙江三大非遗项目首次共赴台湾巡演
·[左红卫 李姝琪]新疆传统模戳印花布与浙江夹缬工艺之模具比较研究·[屈啸宇 彭连生]‘一地’与‘三天’:一类浙江乡村醮仪召请科仪本中的二重空间观念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永康市:推动乡村振兴的“非遗方案”·国家级非遗浙江婺剧瑞士迎新春
·传承千年文化 浙江柯城举行“九华立春祭”·[刘秀峰]浙江庆元端午“走桥”习俗考察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2017年冬至文化论坛征文启事
·[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第九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
·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浙江松阳采访记·浙江推进民间信仰事务规范管理:登记编号 因俗而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