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马盛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8 | 点击数:16896
 

五、政府主导仍然是保护区建设的主要力量

鉴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还处于实验阶段,很 多工作、理念思路等都带有探索实践的实验性质,有 些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总结,然后稳 慎实施推进,因此,在现阶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建设,从宏观管理到政策把握,从科学规划到经费投 入以及规划实施等方面,政府还是要起主导作用。要按照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科学规划,推进各项保护 工作;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评估; 在此基础上,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在体现民生方面应发挥积 极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使保护 区内的民众有获得感。

新时期,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中,应改变以往生态区涵盖的区域过大,建设当中相互协调成本高,建设效率低,可操作性不强等方面的弊端。新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需强化精准性,应注重对区域性文化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重大群体性传承项目的整体性保护。新设立的“说唱文化( 宝丰) 生态保护实验区”、“格萨尔文化( 果洛) 生态保护实验区”,就是突出了对区域性说唱艺术这一重要文化形态和文化生态的保护,这是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又一新的尝试和探索。未来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还应加强文化类型和特定区域文化的保护。如对传统戏曲文化资源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区域,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较为集中、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生态保护相对较好的区域,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特色文化和游牧文化类型保存相对完整的区域,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体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方面,必将发挥其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树文,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指南[M].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11.

[2]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现场交流会暨专家论坛资料集[G].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75-76.

[3] 马盛德.在新起点上的非遗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7-10-25.

[4] 塞西尔·杜维勒.前教科文非遗处长在第三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上的演讲[G]/ / 成都文化局.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 成都: 成都时代出版社,2011:120-121.

*原文载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 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下一条: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相关链接
·[吕慧敏 彭尔爱]中西合璧、古今辉映·[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宋俊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保护的中国探索·《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解读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赵艳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陈华文]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
·[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周阳]从万圣节看中元节的文化特色·项兆伦: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非遗整体性保护—— 让“鱼”和“水”相互成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何让更多人受益
·访谈丨整体性保护破解非遗传承难题 ·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10)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