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永]论沈从文早期的民俗学意识
  作者:张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11 | 点击数:6387
 

  第二,在书写民俗生活和民俗语言时,沈从文对方言、谚语等特殊民俗事象进行注释。这也印证了作家接受过民俗学的影响。众所周知,注释是学术性论文的规范,而文学创作一般是很少加注的。在沈从文剧本创作中的加注现象比较普遍。当然,有的剧本没有加注也是实属无奈的。例如《过年》描写占兵被老将甲戏弄的情节。占兵是有名的民间艺人,他做的“鱼儿灯”、“竹篾狮子头”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东西。可就在这个时候,衙门大人突发奇想与民同乐,找他这个最好的扎匠去衙门扎花灯。占兵不知其中原委,老将甲则狠狠地戏弄了他。整个对话风趣生动。沈从文运用了很多当地谚语,如“道标三千六百八十名兵额,要催粮,单单点到我陈复泰”;“傩妈看戏,依不得那么多”;“不怕你精似鬼,今天轮到来吃老娘洗脚水”、“刘三踢倒凳,上算一世人”;“顺顺吃猪脚!——舒服”等等。这些民俗谚语对本地读者来说自然是“颇为解颐的”,可是在异质文化中则很难理解,而且从技术方面来说,这些谚语“要加以注解,是恐怕不胜其注的。”《赌徒》中“推牌九”也有太多的“行话”是读者所不能理解的。如果要注释的话,那也要句句注释,似乎也无从注释。难怪沈从文在这个剧本的前面就说:“这也太专门了,非另做一篇骰经作注不可。因其字字须注,反而不下注解!乡土性分量多的东西,纵注也很难使外乡人体会。”毫无疑问,对剧本中的民俗事象进行注释,是沈从文民俗学意识高度自觉的表现。顺便说一下,正是沈从文自觉的民俗学意识的使然,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他创作之余对自己的小说《边城》和《长河》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民俗学注释。

  最后,这些剧本与早期其他创作一样,在民俗书写中表现作家的“忧郁”审美特色。《三兽窣堵坡》在表达对于文学的见解同时,也表达自己当下生活的尴尬和寂寞:我“同二爷为人捣药一样,莫可奈何的写下来了。呵,创作,这样果真也说是创作!我只觉得可哀。捣药的事业虽无聊,能够如我所想象的那样,总之比之目下在寂寞中想完女人又来奋笔直书为二爷作传好点吧。”这些剧本与同时期的乡土小说,共同规约了沈从文创作的基本路径和价值立场。他说:“一面是生活的屈辱,一面是环境可怕,唯一能救助我的,仅有一点旧小说,和乡村简单生活和自然景物,小小的农家水磨拜访,掘药,捉鸟,捕鱼,猎狐等等小事,冲淡了现实生活一面。这两者却同样影响到将来的生命或工作,这就是在我作品中对平静乡村人民生命的理解基础。”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北京大学兴起的民俗学和新文学活动,开启了沈从文自觉的民俗学意识和文学创作的道路,并将民俗学与文学创作有机地加以结合。我们对沈从文早期民俗学意识的考察和分析,为研究沈从文的民俗书写提供了理论和逻辑的依据。

(本文原载于《东吴学术》2018年01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郑土有]深切缅怀秦笃才(秦耕)教授
下一条: ·[萧放]一位老人与一部民间文学百年学术史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