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项兆伦副部长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项兆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27 | 点击数:4534
 

  (四)促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办出鲜明特色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在非遗得以孕育传承的生态,表现在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吸引力在环境氛围,是遗产与载体、环境的有机结合。看一个地方生态区建设得好不好,工作有没有说服力,必须看整个文化生态是不是得到有效保护,遗产氛围是不是更加浓厚,遗产特色是不是得到弘扬,社会认知是不是得到扩大。当前的重点是三件事:一是对已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开展评估,对项目实施的效果拿出一本明白账。二是在评估的基础上,做好各个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三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梳理、找准每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帮助各个生态保护区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各个生态保护区真正成为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生态区。

  (五)办好遗产日、非遗节和非博会,为非遗传承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

  今年9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非遗博览会,要突出非遗与生活的融合,重点做好七大板块。一是学术板块,集中反映多年来非遗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是历史传承与当代精品板块,充分反映非遗的本真性与历史演变,反映非遗走进当代生活的潜力与成果。三是创意作品和衍生品板块,反映非遗传承人群的创造活力,反映非遗衍生品开发潜力的广阔空间。四是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学员作品板块,反映计划实施成效和学员的最新体验。五是传统工艺大赛,为身怀绝技的传承人提供一展精湛技艺的平台。六是国际文化交流板块,反映国际非遗保护实践的经验和手工艺的演变与发展成果。七是展演和互动体验板块,为各种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平台,为参观者提供体验互动空间。成都国际非遗节与山东非遗博览会要办出各自特色,办成非遗领域最好的会展品牌。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我们要组织相关高校回访受训学员,促进高校与非遗项目源头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也将积极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区域特色的、专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

  (六)精心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这项工作,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评估,成果要可检验,可利用。要按照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的要求,选好选准记录对象,有序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真正把精华记录下来,让社会能永续利用。对2013年实施的抢救性记录工程,要总结评估,检验成效。对2015年启动的工程,要密切跟踪,完善工作规范。对工程分配的资金,要评估使用效果,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必须继续着力做好各个门类的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符合项目实际的保护传承办法。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要逐步覆盖其他非遗门类。要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目前一些高等艺术院校、职业院校已开设了刺绣、雕刻、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等非遗相关专业,培养了一批有学历的传承人。我们将配合教育部门,继续加大对非遗学历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非遗传承人参与院校教学的工作机制。我们还将继续支持各地中小学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将民乐、民歌等纳入音乐课,将腰鼓、秧歌、锅庄等纳入舞蹈课,将书法、剪纸、年画等纳入美术课,将传统工艺纳入手工课,将非遗的宣传普及、传承保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要将非遗保护与公共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地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展示非遗。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和依托海外文化中心、中资企事业单位等驻外机构,推动优秀非遗项目走出国门;一方面学习非遗保护传承和振兴传统工艺的国际经验。继续做好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和履约工作。

  非遗的历史很悠久,非遗事业还很年轻,很多事应该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好,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非遗工作战线要特别提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倡加强学习,潜心钻研。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与非遗传承人、与企业、与学校、与各方面的非遗参与者,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发现新鲜经验。要多读书,多研读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和非遗研究学术专著,了解和把握非遗工作规律。要多与各方面专家交流,多向专家学习,碰撞火花,启发思想,提高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深度。

  (文章来源:文化部网站2016-01-14)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第二届内蒙古绿色发展研讨会在锡林郭勒盟隆重召开
下一条: ·“东北亚民间叙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