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杨利慧]当代中国电子媒介中的神话主义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5 | 点击数:10675
 

  五、神话主义的光晕

  德国文化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曾经针对机械复制时代复制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提出了著名的“光晕消逝”理论。在他看来,传统艺术具有膜拜价值、本真性和独一无二的特性,因而具有无法复制的“光晕”(aura,一译“灵晕”)。用他充满诗意和暗喻的风格说,

  如果当一个夏日的午后,你歇息时眺望地平线上的山脉或注视那在你身上投下阴影的树枝,你便能体会到那山脉或树枝的灵晕。[15]

  本雅明用光晕艺术泛指整个传统艺术,光晕可以体现在讲故事的艺术中,也可以体现在戏剧舞台上的生动表演和独特氛围里。[16]与传统艺术不同,机械复制时代的复制艺术却只具有展示价值,其本真性和独一无二性不复存在,因而随着技术复制艺术的崛起,传统艺术的光晕便逐渐衰微。本雅明把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接受方式,区分为“专注凝神的方式”和“消谴的方式”,“消遣与专心构成一个两极化的对立”。[17]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对艺术品的“专注凝神”、“全神贯注”的接受,越来越被“消谴的方式”所取代。

  对本雅明的光晕消逝说,不少学者表示了相反的意见,例如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认为光晕正是当代艺术(例如电影)的基本组成部分。[18]

  如何认识电子媒介所展示的神话主义的艺术性?我认为,神话主义的叙事艺术尽管与传统的口耳相传方式的讲故事艺术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也富有与传统艺术不同的光晕。在这里,电子媒介能够在多大层面上激起观众“专注凝神”的审美体验是其是否拥有光晕的关键。

  口头讲述的神话,运用的是口语媒介,主要诉诸于听众的听觉,通过讲述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现场表演,借助其辅助性的表达手段如表情、动作、语域高低、声调变换等,激发听众的想象,使之领会到神话所描绘的远古祖先、神祇和宇宙创造的过程。讲述者的言语,仿佛“长翅膀的语词”(winged words),出口即逝,但又富于力量、自由无羁,使人摆脱平凡、粗俗、沉重和“客观”的世界。[19]文字媒介确立了“脱离情境”的语言,[20]建立起一个视觉的崭新感知世界,“印刷术把语词从声音世界里迁移出来,送进一个视觉平面,并利用视觉空间来管理知识,促使人把自己内心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资源想象为类似物体的、无个性的、极端中性的东西。”[21]电子媒介则是在上述两种媒介的基础上生成的,它强调视觉和听觉等感官的整合功能,从而改变观众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以电子媒介形式展现的神话主义,其优秀作品往往能通过精细的人物形象描绘、生动逼真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立体、直观地再现远古的神话,打破横亘在现代人和古老洪荒年代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令观众在“专注凝神”的接受中领略神话的魅力。

  2014年初,笔者在为北师大文学院2011级本科生(都是“90”后)讲授“民间文学概论”课程时,曾询问学生对于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中(例如民俗旅游、电子媒介等领域)被重新利用和建构的看法。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不少学生在回答中专门谈到电影、电视和电子游戏在再现神话上所具有的特殊感染力。一位吴姓同学以电子游戏《仙剑奇侠传》为例,谈到她所感受到的电子媒介所传达出的无与伦比的神话魅力:

  神话人物的无所不能、洪荒年代的神秘与壮美、仙侠生活的惊心动魄与荡气回肠,在电脑游戏的画面与音效的双重烘托下得到了极好的表现。……电脑游戏对神话的重构产生的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人们不仅从游戏中了解、传承了神话,更重要的是,还亲身参与到了本来遥不可及的神话中去,亲身体验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世界。

  电视和电影在再现神话场景、营造艺术魅力方面,也产生了同样的效果。2014年夏,我在为北师大文学院本科生讲授“神话学”课程时,曾请学生记述其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听/看神话的事件。一位姓张的同学回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电视剧《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动画系列—小太极》,称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对其中的《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两集故事:

  这两集的情节简直历历在目。我如今脑海里还会清晰地浮现当年那个夸父的模样。……画面上就见在一轮大太阳前面,肤色黝黑的壮汉夸父一直追着太阳奔跑,沿路挥洒好多汗水。……最终他在马上要接近太阳的一刹那倒地不起了,但太阳的光辉十足地照耀着他,照着他躺在大地上,看着他的眼睛变成明月,身体变成森林、山岭、海洋,成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位网友在谈到动画电影《女娲补天》对自己的触动时说:

  这个动画片不到十分钟的样子,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很感人的,记得看到激动之时我都快哭了…再后来,不管在什么节目里出现女娲,都觉得是最感人的形象。[22]

  可见,电子媒介所传达的神话魅力与以往的讲故事艺术虽然不同,但是,利用视觉-听觉等感官综合作用的新技术手段,也能(如果不是更容易的话)激起观众全身心地投入观影体验中,感受那种令人“专注凝神”地接受的审美体验,激发其对神话及其所代表的洪荒年代的“心驰神往”。从这一点上说,大众媒介时代所产生的神话主义,富有特殊的艺术光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马克·本德尔]关注史诗认知的数字化运用
下一条: ·[杨杰宏]纳西族口头传统特征刍论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
·[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高健]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
·[张多]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刘玉娟]电子游戏中神话的生命力
·[高健]时间起点、时间跨越与时间压缩·[李靖]神话的电影媒介化讲述与本体研究:以《女娲补天》为个案
·[洪允姬]过去与现在如何通过神话相遇?·[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祝鹏程]“碎陶镶嵌的古瓶”:袁珂的中国神话普及写作·[贾志杰]神话在有声读物中的呈现
·[高健]元神话、神话剧本与民族叙事·[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赵经纬]神话主义视域下电子游戏叙事中的神话重构及其当代意涵·[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
·[张成福]从地方神灵到人文初祖·[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