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作者:张世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08 | 点击数:12195
 
哈尼族和拉祜族的品格:
在勐宋拉祜族居住的山区和南糯山的哈尼族居住的寨子,成年人和青少年极少有违法或违犯道德规范的事情。村民基本上不锁门。敬老爱幼是长期以来就有的风尚。长者受到村民十分自觉的尊敬:行礼问安、让路、让座。基本上没有盗窃与抢劫。村民和睦相处,没有打架的事。父母和成年人打孩子,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
生产经验丰富、办事公正、正直、诚实、勤劳、勇敢的长者普遍受到整个村寨的信任。他们的威信极高,他们处理村寨的一切事务并为人们所接受,即使在个别情况下,处理有误,人们也因为他们无私而予以谅解。
这两个民族存在着一些平均主义的原始道德。狩猎的收获或节日的赠品,村寨的人,从初生婴儿到长者,人人有份。
一个村寨的群众之间和村寨之间,讲信用,说话不算话和欺诈行为为人所不齿。
拉祜族和哈尼族都待人友好,十分好客。如遇到过路者,由于山高路远,行程困难,中途休息,便以食宿招待他,如同家人,而且对本民族与外民族一视同仁。在高山居住的拉祜族,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招待过客,他们自己吃粗粮,让过路人吃米饭。晚上让客人睡在竹楼的火塘上方,当上宾招待。火塘上方是家长平时睡觉和生活的地方。
这两个地区的拉祜族和哈尼族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
勐宋山区的拉祜族在与人交往中极少讲话,十分沉默,情绪极为平静,绝无激情。外显的行为动作、表情较为单调,他们不善交际,较为孤僻。勐宋山区的拉祜族男女老幼都喜欢吸烟袋锅。时常观察到有客人到主人家,两人默默吸烟袋锅,坐上一个小时,一句话没说,客人便走了。拉祜族很不轻易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从不与人争辩和吵闹。在拉祜人的寨子里,没有打架,也极少听到吵闹声,多年都是如此。
他们的性格大多是内向的。他们的表情较冷淡,但对人热情。在拉祜族的村寨里常有这类的事情发生:客人来了,主人正在吃饭。主人沉默不语仍吃自己的饭,也没有说一般的客套语。主人吃完了饭便走了。过一会儿,将自己才做的饭抬给客人吃。主人从不让客人吃剩饭,一定要做一顿更好的饭给客人。在勐宋山区,这几年里,由于被认为对人不诚实便愤而自杀的有四人。在这两年内,因恋爱不顺利而双双自杀的有三起。一女青年因听说一个男友(可能的对象)与另一女青年有交往,便跳崖自杀。调查表明,本地区拉祜族的自杀率高于其他民族。
勐宋山区的拉祜族在另一方面表现出勇敢和坚韧的性格。他们常只身进入深山老林狩猎。一次狩猎往往要在深山呆上四、五日或更多的时间。他们多是好猎手。胆小怯懦,为人所耻笑,也往往难于生活。
拉祜族男女青年社交虽很自由,但大多比较谨慎。在婚姻问题上,也更多遵从父母的意见。在调查中发现,曼西凉的黑拉祜是不愿与黄拉祜通婚的,但情愿与哈尼族通婚。拉祜族家庭大多喜欢生女孩子。
拉祜族愿住在高山上,不愿下坝区生活。他们说下到坝区要生病。拉祜族的儿童入学率比哈尼族和傣族都低得多。
哈尼族的热情和好客是十分明显的。在南糯山的哈尼族是善于交际的。他们性格开朗,容易跟陌生人交往,也喜欢交朋友。他们多数喜欢与人攀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世。他们谈到高兴的时候,往往借助手势、面部表情和种种姿势。他们的情绪容易起伏,有时平静,有时激动。他们的性格大多具有外向的特点,与勐宋的拉祜族形成明显的对照。
哈尼族敬佩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勇敢的猎手。青少年亦以有本事、有勇气为荣。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听从外界带来的各种信息和故事。哈尼族青少年更有进取心,较少保守思想。哈尼族在水河寨有一所小学,小学毕业生有不少到格朗和去读中学。值得注意的是,在格朗和,哈尼族中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及格率都是最高的。在整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中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及格率也是名列前茅的。本地的哈尼族青年,愿意离开家到外地工作。在西双版纳全州都有哈尼族的干部、教师、文化卫生工作者和工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古村落保护: 山东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图破局
下一条: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叫卖声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屈武]基诺族大鼓舞的传承困境与对策建议
·[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
·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谢红萍]历史事实、族群记忆与现实表述·[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
·[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
·[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