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青]天鹅处女型故事渊源再探
——兼谈《召树屯》的情节来源及其流播渠道
  作者:王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0-22 | 点击数:17355
 
 
可见两者并不完全一致,贝利说这篇于阗文献可能是佛教传说集《上妙演说解悟经》(Divyāvadāna)的改写,此经无汉译本,却有藏文本。这一故事在南亚盛传,据贝利说这个故事在爪哇波洛卜都尔(Borobudur)废墟上还有雕刻。P.S.杰尼为此曾专门写了一篇论文,论述这个故事历来增扩发展的情形(25)。在泰国此一故事出现在《五十个故事》(音译作《班雅萨dū或shé(11)陀迦》)的第二篇《素吞本生经》中。对照一下汉译佛经和《素吞本生经》的基本情节,如出一辙,而且一些基本的人名、地名也完全一样。在泰国文献中,将主角音译为树屯(Sudhana),义静将其意译为善财,善财是佛教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人物,义静显然是利用现成译法,Su有“善、好”的意思。“曼诺拉”即Manoharā,义静意译为“悦意”,《素吞本生经》中的故事发生在潘查拉,汉译作般遮罗,即{j2o502},位于印度西北部,是公元前六世纪时印度十六个主要国家之一。在《素吞本生经》中,北般庶罗属于那伽族即龙族,而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此国城名为龙阁,在于阗文献中,此城名为Hastināpura,即龙阁城的意思。泰国文献中那个神奇的套马索,即amogha-pasā,在汉译中作“不空(12)索”,等等。也就是说,尽管两国的译者在译法上有所区别,但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来源是无疑的。总之,我国的中原地区、云南、西藏等地区以及蒙古、老挝、缅甸、柬埔寨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共同来源都是印度,通过南传佛教、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而流播到各地。
《召树屯》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来自于南传佛教,主要是泰国的宗教文献,此点无可置疑。但汉族传说对这一故事同样有较大的贡献。因为无论在梵文原典、汉译佛经还是泰国本生故事中,都没有“羽衣”这件道具的出现,仙女的飞行靠的是“髻宝”;在于阗文献中,则是一件能飞的魔袍;而在《召树屯》中,仙女是身穿孔雀衣飞行的。所以,《召树屯》长诗无疑也受到了汉族传说的影响。
综上所述,三千五百多年以前《梨俱吠陀》中的一个比喻,由于所谓“语言的疾病”,演变为一个有关禁忌的“天鹅女”故事。此后,在文人作家、民间传说以及宗教文献中沿着不同的途径不断发展。当它被佛教说一切有部和说出世部之律藏利用之后,沿南传、藏传与北传三条不同的路线而传遍了整个东南亚地区。这其中中原、西藏和泰国乃是此一传说的次级传播中心。云南地区的傣族长诗《召树屯》乃是受泰国和中原地区的双重影响而形成。
 
注释:
①此文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中的一部分。
②刘守华:《纵横交错的文化交流网络中的〈召树屯〉》,第44—45页,《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
③陈建宪:《论中国天鹅仙女故事的类型》,第67页,《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④《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收入《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卷,第5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⑤同注①。
⑥同注②,第63页。
⑦东方既晓:《〈召树屯〉〈朗退罕〉渊源新证》,《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⑧傅光宇:《〈召树屯〉源流辨析》,第28页,《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
⑨阿婆娑罗:古印度“吠陀”和印度教神话中的半神女性灵体,主要居于天界,亦栖身于世间(河流山峦等处),往往以女性水灵的面貌出现。
⑩ed.by F.Max.Müller,Sacred Book of the East,vol ⅣⅣ; eng. trans. by Julins Eggeling Satapatha Brāhmana,Ⅵ,5,1,Delhi,1978.参照魏庆征在《古代印度神话》中的译文,有删节。
(11)季羡林:《关于优喱婆湿》,收入《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第380页,三联书店1982年。
(12)以上参见季羡林,《关于优喱婆湿》,作者对此一故事从《百道梵书》到《故事海》的重大转变有较详细的论述,可参看,《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第380—385页。
(13)[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第11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14)汤普桑说:“作为口头故事,它是全球性的,均匀而又深入地遍布欧亚两洲,几乎在非洲每一地区都能找到许多文本,在大洋洲每一角落以及在北美印第安族各文化区都实际存在。还有许多文本散见于牙买加、尤卡坦和圭亚那的印第安人中。”出处同上,第109页。
(15)Johan Bojer:“Norwegian Fairy Tales”,F.H.Pritchard ed. , GreatEssays of All Nations,710,转引自《管锥编》第二卷,第809页,中华书局1978年版。
(16)此书第10条有:“当眼匡里一枝禾生”,第19条有:“昔有刘义狄者”、“青州刘玄石”,22条有“李玄”等。
(17)此书11条有:“侯光、侯周兄弟二人”,21条有:“陈留信义人也”等。
(18)《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其云:“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资治通鉴》卷95“晋成帝咸康三年”胡三省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於此。”
(19)见张凤《汉晋西陲木简汇编》二编,第51页。笔者未见到此书,据张锡厚先生论文《敦煌写本〈搜神记〉考辨》(载《文学评论丛刊》第16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转引。
(20)金克木:《梵语文学史》,第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1)参加弗·柯尔涅夫著、高长荣译,《泰国文学简史》,第43—44页,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此书中译本中的“《玛哈瓦斯特》文集”,应该就是Mahāvastu的音译,即《大事记》,或作《大事》、《大事经》。 柯尔涅夫可能直接将“紧那罗”意译为“鸟”。《大事记》有Jones的英译本,伦敦巴利文圣典会(PTS),1949—1956出版。
(22)谢远章,《召树屯渊源考》,第87、91页,《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23)同注21,第44—45页。
(24)译文参见许章真译《西域与佛教文史论集·中亚佛教时期的说讲故事》,第20—21页,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
(25)Padmanabh S.Jaini,“The Story of Sudhana and Manoharā:An Analysis of the Texts and the Borobudur Reliefs.”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Vol.ⅩⅩⅨ(1966),533—558.以上论述见于贝利《中亚佛教时期的说讲故事》一文,第18—19页。
(本文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01期,第53~59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章立明]兄妹婚型洪水神话的误读与再解读
下一条: ·[谢重光]客家山歌文化渊源新论
   相关链接
·[漆凌云]汉文化圈视域下的中琉天鹅处女型故事比较研究·[陈岗龙]天鹅处女型故事与萨满教
·[万建中]天鹅处女型故事:人与动物关系的对话·[王青]敦煌本《搜神记》与天鹅处女型故事
·[漆凌云]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形态学研究·[万建中]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对话
·[袁学俊]牛郎织女与天鹅处女型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