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巴莫曲布嫫]语言的魔力:凉山彝族咒经的意义指归
  作者:巴莫曲布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8 | 点击数:23878
 

 祈祝词如:

   起呵山神起,
   山神密集若柏丛者起
 ……
   法鼓排然以崖壁者起,
   鼓槌弯勾勾者起,
   ……
   法笠彩云飘者起,
 ……
   太空仙人起,
   大地神灵起
   ……
   起来随毕到主家,
   驱咒猴瘟焉。

 咒语辞如:

   吼则折魔角,
   吼则碎妖嘴,
   吼则吸鬼血,
   吼则割鬼根,
   吼则食魔肉,
   吼则剥鬼皮
   ……
 

  凡此等等,举不胜举。实际上,鬼是通过彝人的原始思维具象化以后,而成为自然灾害和社会邪恶势力的一种隐喻和象征,咒经正是毕摩以幻化的方式表现彝人与这些阻碍人类发展、威胁人类生存的魑魅魍魉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还反映了彝人为祈求真理去寻找“主持公道的太阳神”,而不畏艰险,上下求索,甚至到达天空的日月星辰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咒经是彝人为真理——太阳神而与鬼怪顽强斗争的壮丽诗画,是彝人在艰苦卓绝的历史时期探索世界、改造社会的普遍心志的诗性表达。

  相传斯吉类经书是古代彝族先民“阿吉”家和“瓦萨”家为了在战争中“用相制伏”而创作出来的。“阿吉”即彝族古代部落阿哲,系六祖默部后裔德施氏水西安家,自蜀汉建兴时首领阿哲(济火)起始称阿哲部;而“瓦萨”即彝族古代部落乌撒,系六祖布部后裔德布氏。历史上此二部是否曾发生战争,现尚无从考据。但彝族社会咒术之发达,咒仪应用之广泛,当与其历史上或发生于族体内部各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或发生于族体外部与他民族的争战,或抵抗中央王朝围剿的军事斗争等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西南彝志》、《六祖分支》等经籍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和记载了彝族社会分化、发展史上的战争史实。尤其是彝族社会进入奴隶制以后,各部统治者为了争夺土地、城池、奴隶、财富、权力,不断迁徙,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引起了连绵不断的掠夺性战争。随着彝族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得以提高,经济生活成为重心的时候,彝人的生存忧虑转而为部落的迁徙和战争为焦点。而祭司毕摩作为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员,从鬼主时代到奚婆时代,其主政或佐政,在当时社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不免会产生在战争中切盼克敌制胜,在征战中督导将士士气等心理意识和思想感情,这些都无可置疑地促使他们根据先世传承的宗教巫术,总结和概括原有的咒语祝词,汇编成系统的经书,并赋予其社会斗争的现实内涵,运用到是时是地的部落事务中和社会生活里,原始祝咒的主要对象也从超自然物转向社会;从咒鬼转向咒人。。毕摩咒经的大部头之作《瓦沙拉且则》和《祛鬼祓妖经》即是这个时期历史的产物,至今仍广泛流传在凉山彝族地区。

  诅咒,是历史上彝族社会制胜敌方或仇者的一种惯用巫术手段。即使到了近代,甚或解放前的凉山彝族社会,凡战争或械斗之前,部落或家支都要延请毕摩数人或数十人主持大规模的诅咒仪式,届时部落或家支所属各户都要上送咒仪所需的牛、羊、猪、鸡、狗等牺牲,并参与咒仪活动。众人在毕摩的引导下,咒骂对方;而被咒的一方一旦预感到敌方起咒,亦会延请毕摩来进行反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于战争和冤家械斗时诅咒的咒经无疑起到了鼓舞己方斗志,瓦解对方士气的作用。在此,仅节译其中一部分为例:

咒经段例:《瓦沙拉且则》⑦

  按语: 彝文咒经的系统翻译在当前的彝文文献整理工作中尚属空白。鉴于课题的需要,笔者在田野调查中特别地进行了搜集。《瓦沙拉且则》是凉山彝区一部十分著名的咒经,流传范围很广,同一母题的抄本很多。本书所例的文本是从著名毕摩吉克沙达老人处抄写的过来的抄本。在释读咒经的过程中,经吉克沙达毕摩逐字逐句地解释,我和姐姐巴莫阿依一一作了仔细记录,回京后又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彝语系伍文珍老师一道进行了经文的释读、翻译工作。

  ① 有关传说:

  相传,古时彝地有三户人家。一家姓阿吉,以打银抽银线为生;一家姓瓦萨,以打金抽金线为生;一家姓纳诟,以打铜为生。住在阿吉家和瓦萨家之间的纳诟家有一个有名的工匠名叫勒勒。阿吉家和瓦萨家为了争夺勒勒而起纷争,开始冤家械斗。瓦萨家的男子都死于械斗之中,留下了弱老和妇孺,敌不过阿吉家。其女阿割破自己的手指,用指血和咒牲(山羊、猪等)的血混合在一起,让毕摩写下了这本咒经,用于诅咒阿吉家和纳诟家。毕摩举行咒仪后,这三家人均绝了命。据说,按彝族仪式惯例,用人血写的咒经举行咒仪后,主咒方的人先死,被咒方的人随后也会死。因此,这种大型咒仪一般不轻易举行,除非不顾自己性命而与对方同归于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黄宏]虎虎生威 虎虎相欢:谈古器物中虎形象
下一条: ·[杨冬燕](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相关链接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叶宏 李金发]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
·[李娜]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曲木铁西 巴莫阿依]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