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金文]明代曲阜孔庙缘何会有“梁祝读书处”
  作者:陈金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0 | 点击数:13009
 
就以上来看,明代曲阜孔庙有“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也就不足为怪了,一是当时济宁一带流传的梁祝传说的孝主题契合于儒家伦理;二是明代上层士大夫以为济宁一带流传的梁祝传说不仅无违于礼教,反而有助于教化,“推之可以为忠,可以为孝,可以表俗”。亚圣公既肯为梁祝树碑立传,至圣庙为梁祝留一席之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岱是浙江人,在浙江有一个以宁波为核心的梁祝传说圈,浙江一带流传的梁祝传说是以爱情为主题,没有宣扬孝道的内容;张岱年少时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明亡后披发入山,成为避世之人,就其身世来看,他不大可能从推行封建教化的角度审视梁祝传说,更不会把梁祝传说与儒教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曲阜孔庙见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也就难免“骇异之”了。
另,据说在川剧和流传于一些地方的鼓词中也讲梁祝读书的地点在尼山(孔子出生地,位于曲阜东南,距城区约25公理左右。)[16],又有东调《大双蝴蝶》云,仲尼办学,祝英台慕名前往跟圣人学习[17],甚至流传于西南少数民族彝族阿细人中的梁祝传说也讲梁、祝是孔夫子的学生[18]。由此看来,梁祝传说与孔子还真有一些不解之缘,而这些与明朝“梁祝读书处”被附会到曲阜孔庙也大概不无关系。
 
[1](明末清初)张岱《陶庵梦忆》,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9页。
[2]钱南扬《祝英台故事叙论》,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传说故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50页;李子和《论西南部分少数民族梁祝传说的流变和衍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论研究部编《中国民间传说论文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162页。
[3]以上采用资料来自樊存常主编的《梁山伯•祝英台家在孔孟故里》及本人的田野考察,《梁山伯•祝英台家在孔孟故里》一书已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关于山东济宁有梁祝传说圈一事,已引起我国民俗学界的关注,我国著名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贺学君先生曾亲往济宁考察,刘魁立先生还为樊著题词:“梁祝文化在孔孟故里——济宁。”
[4]梁祝墓墓碑出土后,由济宁市文物部门交由马坡乡政府保管,现存放于马坡乡政府。
[5](清)娄一均修,周翼等纂《邹县志》(一),康熙五十四年刊,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第415页。
[6](清)齐荣铨、龙印麓著,侯文龄增订《峄山志》,峄阴基后堂藏书,同治三年上元甲子订,卷三。
[7](清)齐荣铨、龙印麓著,侯文龄增订《峄山志》,峄阴基后堂藏书,同治三年上元甲子订,卷三。
[8](清)齐荣铨、龙印麓著,侯文龄增订《峄山志》,峄阴基后堂藏书,同治三年上元甲子订,卷三。
[9](清)齐荣铨、龙印麓著,侯文龄增订《峄山志》,峄阴基后堂藏书,同治三年上元甲子订,卷四。
[10](清)齐荣铨、龙印麓著,侯文龄增订《峄山志》,峄阴基后堂藏书,同治三年上元甲子订,卷四。
[11]田振铎、秦显耀、刘玉平《峄山新志》,济宁市新闻出版局,1993,第67—68页、第71—73页。
[12]于鹤翔《峄山志怪》,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第74—82页。
[13]张奎田、田振铎《峄山风情轶事》,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宁分社,1990,第152—155、217—219页。
[14]荣寅福《鲁南民间文学作品荟萃》,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第17—18页。
[15]碑文中带口的文字,为磨损空缺处。该碑在1952年曾一度出土,1976年因大造农田梁祝墓被平,为防被人破坏,群众将墓碑重新深埋于地下,这次已是解放后的第二次出土。本人曾往微山县马坡乡抄录该碑文,在引用该碑文时,又同时参考了郑亦桥《梁山伯祝英台墓碑出土记略》,见《文物》1957年第9期第49页。
[16]马紫晨《梁祝中原说》,《寻根》,1997(3),第7页。
[17]马紫晨《梁祝中原说》,《寻根》,1997(3),第7页。
[18]李子和《论西南部分少数民族梁祝传说的流变和衍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论研究部编《中国民间传说论文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原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2期,后为《新华文摘》2004年第12期摘要,并为龙坛、天涯社区等网站所转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陈金文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振犁]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下一条: ·[陈金文]《梁祝》传说缘何不能称“第一
   相关链接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
·[徐赣丽 张寒月]辨物居方:明代文人生活文化及其当代启示·[王春燕]地方传说在当下的景观重建生产与文化记忆愿景
·[张柏惠]“地方”与“国家”文化权力的博弈·[贺少雅]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江苏扬州明代文昌阁大修 三层屋面重现古貌·[李俞霏 梁惠娥]明代中后期山东婚丧礼俗管窥
·[张润平]岷州宝卷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张隽波]明代历书中的节气定位探析
·[储卉娟]家国互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代“大礼议”·[张勃]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
·[周佳宁]明代冠礼的复兴·[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
·藏学专家:“格萨尔”研究最早始于明代·[纪德君]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之双向互动现象初探
·[万建中]民俗文献研究的前沿眼光——读张勃专著《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刘锡诚]在历史比较中再现历史
·[李铁晓]说唱版《清明上河图》:明代乐王陈铎和他的《滑稽余韵》·[傅功振]财神信仰:源于我国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