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2003年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2003年公约

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作者:UNESCO 新闻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30 | 点击数:16753
 

  蒙古

  

蒙古图利:蒙古史诗

  蒙古图利是由英雄史诗组成的口头传统,史诗从数百行到数千行不等,其中包含有祝福、颂词、咒语、习惯用语、童话故事、神话和民歌。它们被视为是蒙古口头传统的活百科全书,使蒙古人民的英雄史永垂不朽。唱史诗的歌手以惊人的记忆力和表演技巧而著名,他们的表演融合了歌唱、即兴创作、音乐编排及戏剧元素。歌手伴随着morin khuur(马头琴)和tovshuur(琵琶)等乐器的演奏而演唱史诗诗句。在许多社会和公共活动上,都会演唱史诗,其中包括国家大型活动、婚礼、孩子第一次剪头、那达慕(摔跤、射箭、赛马的节日)和祭拜圣地等。蒙古史诗经历了多个世纪的演变,反映了蒙古人民的游牧生活、社会习性、宗教、心态和想象力。史诗传统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史诗表演艺术家不断发展,史诗的学习、表演和传承则在家族内代代相传,从父亲到儿子得以延续。通过史诗,蒙古人向年轻一代传递他们的历史知识和价值观,提高了他们对民族特征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团结精神。今天,教授史诗的人和学习史诗的人越来越少。随着蒙古史诗的日渐消失,传承历史和文化知识的体系也在逐渐衰退。

  蒙古

 

传统音乐:潮尔

  潮尔音乐以乐器和声乐表演(同时融合了乐器和人的嗓子发出的声音)相结合为基础。潮尔音乐与阿尔泰地区的乌梁海蒙古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在依旧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潮尔音乐源于乌梁海蒙古人的古老习俗: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来表达对大自然及其守护神的崇拜。潮尔是一种木制竖型管乐器,有三个指孔。以门牙接触管乐器的吹口处,同时用嗓子发音,便会产生独特的、清晰且温和的低音哨声。传统而言,演奏潮尔通常是为了确保狩猎成功,祈求好天气,保佑旅途安全或婚礼圆满举行,以及其他节日祝福。潮尔音乐反映了一个人独自旅行时的内心感受,把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表演艺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对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忽略与漠视,潮尔传统已渐渐衰退。许多地方都没有潮尔演奏者,各个家庭里也没有了潮尔。乌梁海蒙古人保存的40首知名潮尔乐曲完全凭借连续几代人的记忆传承,这一特征使得潮尔音乐十分脆弱,岌岌可危。

  越南

 

歌筹

  歌筹是越南北部一种复杂的唱诗形式,它所用的,是以越南传统诗歌形式书写的歌词。歌筹有三名表演人员:一名女歌手,一边用呼吸技巧和颤音创造独特的声音,一边打拍子或敲击一个木箱子;其他两名演奏人员,弹奏三弦诗琴和击鼓,分别演奏出低沉的音调和强有力的声音。一些歌筹表演中还包括舞蹈。不同形式的歌筹可以实现不同的社会目的,其中包括为拜神而歌唱、为娱乐而歌唱、在皇宫歌唱以及竞技性歌唱。歌筹有56种不同的音乐形式或曲调,每种曲调就是一种cách。民间艺人通过口头和技术传播手段,在家族内部正式传承歌筹作品中的音乐和诗歌,但现在,他们会把这些传授给任何一个想学歌筹的人。二十世纪,接连不断的战争和人们对歌筹认识的不充分导致这一艺术形式遭到废弃。尽管艺术家们为向年轻一代传授古老曲目做出了重大努力,但是,由于歌筹表演者不断减少,加之老一辈艺术家日益年迈,歌筹仍处于濒危状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中国部分)
下一条: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国外部分)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视频 ‖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 2022年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各国通过历史性宣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将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法国巴黎:将活态遗产带到餐桌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