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王霄冰]礼贤城隍庙:地方历史与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
  作者:王霄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8 | 点击数:20164
 

  五、当代庙会“不如过去热闹”的原因

  村里为举办城隍庙会投入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但老百姓却还是觉得不够热闹,在心理上得不到满足,为什么呢?把老人们回忆中的庙会和今天的庙会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是组织庙会的当事人不同。过去,城隍庙不属政府管理,没有庙管会,庙里只设有一个看守人,其他的事务均由村里的地主乡绅们一道商量着来处理。今天,被定为文物单位之后的城隍庙,名义上归文物局管理,具体事务则由庙管会执行。庙管会的6名成员中,有两名是退休的村干部,一名为现役干部,另外三名是村里较有威望的老人。大家都没有受到过有关宗教知识和宗教仪式方面的任何专业训练。包括分管宗教的一名现役干部(女性),也是从公共管理的立场出发来介入宗教事务,而不是真正的宗教人士。

  二是组织庙会的动机不同。过去的庙会靠收田租和接受香客的捐助维持,所以城隍庙的经济效益总是被摆在第一位。每年的庙会就是最好的吸引香客捐助、增加收入的好机会,所以地方上都会竭尽所能来推动。如今的庙管会则主要靠政府方面的经济补助维持,其工作的重点,也主要放在保护古建筑而不是兴隆庙会上。举办庙会虽然也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但多半还是服务性质的,所以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一切都以简单省事和安全管理为上,从而对巡游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较大的简化。

  三是在宗教性方面,当代的庙会远远不如过去的浓厚。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没有一个宗教方面的专门人士介入,就连在街上也都看不到一个算卦的,而且特别删掉了把城隍爷抬出去巡游的重要环节,就使得游行队伍单薄,且缺少了到达目的地之后两地民众会合、一同烧香礼拜的高潮情节。加上沿途只有看热闹的,没有拜佛的,就更减少了巡游活动的宗教氛围。

  四是在仪式表演上,当地也缺乏应有的设施和文化实力,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比如想要唱戏,就没有合适的戏台。想要表演踩高跷,又没有怀有这种绝技的村民,等等。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今天的庙会活动,实际已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民间信仰行为。虽然对于前来赶庙会的老百姓来说,拜佛祈福的动机还是十分明显,但从组织者的角度来看,希望启用城隍庙这一文化资本来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的动机也许更加强烈。庙会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象征性的表演行为,其目的不光是为了满足香客的需要,更多的还是为了宣传礼贤,扩大城隍庙在本地区的影响,吸引外界的关心和满足本地民众的自豪感。

  六、城隍庙的功能转变

  事实上,不仅庙会,就连城隍庙的社会功能本身,近年来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它正在从一座民间的宗教场所,逐步地朝着当地历史与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的方向倾斜。

  城隍庙的社会记忆功能,自古就有。因为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这里不仅仅是祭拜神灵、祈求平安的所在,而且也是当地历史的明证,是当地人文化身份的标志。为此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不会放弃这座庙宇的存在。传说在南宋时(1267年),当朝廷把礼贤县改名为江山县,把县治从礼贤迁走时,两地的民众曾为县治地址的“保”、“迁”问题产生了十分激烈的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后来,江山方面提出,两地各用所在地的泥土,塑一个同一高度、同一大小的城隍爷坐像,然后过秤比轻重,哪个重,就反映哪里的地气重,风水好,县城就设在哪里。双方同意后,就按规定各自塑佛。待塑佛阴干后过称,结果礼贤的轻,江山的要重得多。因而决定县治北迁西山之麓。谁知风波平后,礼贤人才发现:他们的城隍爷确实是用当地的泥土塑的,而江山的城隍爷在塑造时却在泥土里掺进了很多铁砂!可是迁县已成事实,不能再加改变。但不服输的礼贤人却至今保留着自己的城隍庙、城隍爷,而且直到现在仍香火鼎盛。当然,作为县城的江山也有城隍庙和城隍爷,对此礼贤人的解释是:礼贤的城隍爷为先,称父;江山的城隍菩萨为后,称为子。父年长有胡须;子年轻,嘴上没有胡须。按例规,各地的城隍爷都应长胡须,唯江山的城隍爷没有蓄胡顺。不是江山人不想,而是老天爷不让。传说有人曾给江山城隍爷也塑上了胡须,但结果还是被老鼠给咬掉了[⑨]。

  不仅如此,大部分村人都相信,城隍爷这个人不是虚构的神明,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了证明这一点,退休村干部、原城隍庙管委会主任老柴,甚至专门去市里和各地查过县志、家谱等资料。他虽然没有在史书中找到严聚武这个名字,但因为在旧衢州城内,曾有一条“礼贤街”和一道“礼贤门”(俗称“大南门”,又称“光远门”、“通远门”),同样,在老江山城内也有一条“礼贤街”,所以在他看来,受朝廷委派来到衢州的官员,完全有可能像传说中的城隍爷那样,走出城门、沿着官道一直走到地处较为偏远的礼贤去视察一番。

  在城隍庙被命名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它更是成了当地民众骄傲的资本。在重新装修过的庙里,当地人还特意把该庙历史上的一位守庙人的图像,描画在了内墙上。那是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小老头,旁边写着“殿师邵世庆”的字样。据说,当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军队进入到本地时,曾想放火烧毁庙宇。守庙的邵殿师把自己的身体投入到火中,舍身扑火,结果把庙给救了下来。故事是否属实,虽已无法查证,但村人们把他描画到庙墙上的行为本身,就能说明,他们很希望能通过这桩英雄事迹把自己和这座庙宇联系在一起。

  近几年来,村民们也常常会把在其他地方搜集到的一些古物,像古钟、旧香炉和古旧的农具等等,都集中地摆放到庙里来。其中有一块为纪念一位名叫周颖的当地出身的北宋官员而立的古碑,也被从别处搬来,竖在了庙门口。也许在村民的意识中,凡是和过去有关的地方公共遗产,都应该是属于城隍庙的。平时村里有了什么事情,大家也会聚到这里来商量。老人们没事也会聚集到这里来聊天、讲古,向儿童和游客传授该村该庙的历史。由此可见,今天的城隍庙,也不再只是一座古庙,而是成了一座凝聚当地历史文化的民间博物馆,同时也是地方社会信息交流的中心和文化传承的枢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霄冰空间

上一条: ·[黄宇雁]祗园祭山鉾巡行与“二十四孝”
下一条: ·[田兆元]让封建迷信一词作古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