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晓春]从维柯、卢梭到赫尔德──民俗学浪漫主义的根源
  作者:刘晓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03 | 点击数:24532
 

  “因此, 那些坐在古老橡树下的质朴农民, 与城里的那些衣冠楚楚、自命不凡、过分考究、老于世故的高雅之士相比, 他们对生活以及自然的理解更为深刻。他不仅仅把自然等同于质朴, 而且等同于真正厌恶文雅、精致、复杂和艺术或科学价值观的东西。”51 卢梭认为, “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自然给我们安排的简朴、单纯、孤独的生活方式, 我们几乎能够完全免去这些不幸。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 我几乎敢于断言, 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 而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52 正如科基拉亚所说, 卢梭试图将人类从社会的超级结构中摆脱出来,50将人返回到纯洁的、未被污染的社会, 试图赋予人类尊严。卢梭的关于自然状态与野蛮人形象的想象, 将理性传送到遥远的野蛮人的世界, 在那里, 他发现了一种很久以前使人成为人类的魔力状态, 而现在却被社会和科学、艺术所腐蚀。他认为,野蛮人是自由的个体, 而个体的自由是社会契约的基础, 因此, 卢梭的野蛮人的世界是一个理想国。在卢梭的笔下, 美丽的风景, 乡村之梦, 是自我的再发现, 而自然/文明的对比往往转换成为一种诗意, 他又将这种诗意转换成为民众的传统财富,那些生活在乡村和小镇的民众, 依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卢梭的进步观念中, 历史与传统作为人的基本要素, 他信仰人的自然与完美, 以此来支持他的进步观念。53 卢梭相信, 那些曾经帮助他认识人类、以及作为他的政治与教育学理论之刺激的野蛮人, 依然充满活力地生活在乡村贫穷的民众之中, 在他们身上, 感情与诗意并没有死亡。54 卢梭希望的是能够重新获得、重新捕捉人类原初的、纯真的自然状态, 那么自然的和谐、幸福和仁慈将再次成为人类社会的命运, 在这种自然状态下, 人们还未受到许多强烈情感、还未受到许多卑鄙和邪恶冲动的折磨, 这些强烈的情感、卑鄙和邪恶的冲动都是文明孕育在人们胸中的。55 可以这样说, 自然状态与野蛮人形象都是卢梭在哲学上的合法虚构, 是卢梭为了理解人的社会本性而设想出来的、人类似乎存在过的一种状态。卢梭意图表明的是, 人性的邪恶、统治他人的欲望、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无论是关于自然状态的想象还是野蛮人形象的想象, 都具有一种历史形式, 属于遥远的过去, 社会的人则是按照不同发展阶段逐步进化。卢梭在他的论著中, 表达的是对西方文明命运的的总体绝望, “他是第一个就人类历史本身来看待人类历史总体, 而先前人们都是在超越的世界中———在神圣天命中、在理性的不变世界中———来看待人类历史。”56

  四、赫尔德: 自然之诗与浪漫的民族主义

  赫尔德, 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 与歌德、席勒一起领导“狂飙突进运动”, 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各国的思想进程、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作用, 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歌德等人的哲学思想、世界观的形成都受到他的深刻影响。赫尔德“在传播从维柯、卢梭到赫尔德51民俗研究2007.3反对理性主义、科学方法以及法律的普遍权威的过程中, 他刺激了单一主义、民族主义以及文学、宗教、政治的非理性主义的发展, 在促进后世人类的思想与行动的转型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57 具体表现在文学、民俗学领域, 赫尔德关注民歌,对于民歌的历史价值以及民族文化价值, 有过深入的探讨和发掘, 从民歌引申出“自然诗”的理论, “并由此引发了兴起于德国, 后来蔓延到欧洲中部、东部的浪漫的民族主义( romantic nationalism) 思潮”。

  按照以赛亚·伯林的说法, 在某种程度上, 卢梭在浪漫主义运动中担当的角色被人们夸大, 卢梭的观点只不过是认为我们生活在道德堕落的世界, 生活在一个不道德的、虚伪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相互欺骗、互相残杀; 虽然如此, 人们还是可以发现真实, 但是必须通过在简单的、未堕落的人类———高贵的野蛮人、孩童的内心世界才能寻找。因此, 他指出, 卢梭的信念与百科全书派没有任何差别。58 他认为, 赫尔德、康德才是真正的浪漫主义之父。59 从观念史的角度看, 赫尔德的论著中表现的民粹主义( Populism) 、表现主义( Expreesionism) 、多元主义思想( Pluralism) , 对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巨大。60 罗杰·豪舍尔在为伯林的《反潮流: 观念史论文集》所作的“序言”中指出, 这些观念不但在他那个时代极为新颖, 并且时至今日依然活力十足。这三个观念都与西方源远流长的主流传统背道而驰, 而且和启蒙运动的中心价值和关键信条格格不入, 无论它们是道德的、历史的还是美学的。61具体而言, 赫尔德的民粹主义相信只有当人们属于一个以传统、语言、习俗、共同的历史记忆为根基的单一群体或文化的时候, 他们才能达到充分自我实现的信念。62 作为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反对者, 与其他人相比较, 赫尔德走向了与启蒙思想更为针锋相对的立场, 他将理性与知识从属于民族主义、直觉、恐法病( Gallophobia)以及对传统不加批判的信仰。他认为, 人的正确生活应该是生活在自然统一体中, 即生活在由共同文化组成的社会之中, 自然创造了民族, 而非国家, 也没有使某些民族优于其他民族。民族是由气候、教育与近邻的关系以及其他可变的和经验的因素构成, 而不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内在本质或如种族、肤色等其他不可更改的因素构成。赫尔德相信亲缘, 社会的团结一致, 以及民族, 他诅咒和谴责任何形式的集权、高压统治。因此, 尽管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中的其他人如费希特(Johann GottliebFichte, 1762—1814)、施莱格尔( Friedrich von Schlegel, 1772—1829) 等人的52思想发生了变化, 但赫尔德的民族主义形式终生未变, 他的民族情感不是政治的,而是文化的。63 在赫尔德之前的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均是从政治意义上去理解什么是民族以及什么是民族共同体的基础等宏大问题, 而赫尔德则从文化意义上理解这一问题。他从德意志社会特定的文化背景出发, 认为民族应该是一种有机的、自然的共同体, 它的基础是精神的和文化的, 而不是政治的, 或其他的外在因素。64赫尔德的表现主义认为人类的所有作品“首先是言语的声音”, 是表达或交流的形式, 它们包含着一种完整的人生观。而他的多元主义则承认文化和价值系统具有潜在的无限多样性, 它们有着同样终极的价值, 没有相互衡量的共同标准。65 赫尔德的多元主义受卢梭的影响, 倾向于将“人民”等同于穷人、农民、普通俗民、平民大众, 他们未被富裕的城市生活所腐蚀, 在他所处的时代, 卢梭的思想刺激了民间文化的爱好者、平权主义者以及地方自治的鼓动者、简单生活的艺术与技艺的捍卫者, 以及所有类型的天真的乌托邦。66 赫尔德与启蒙运动完全不同的核心观念在于相对主义, 他尊敬每一种真正的文化, 他坚持必须根据其自身的发展阶段、目的和前景, 从内部理解不同的文明。67赫尔德思想的核心在于上述思想体现的文化相对主义的主张, 对于多元文化的重视以及发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立价值等等, 所有这些观念, 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世界主义观念背道而驰。可以这样说, 赫尔德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思想异数。从他的思想观念中, 可以看到康德、哈曼、维柯、卢梭等人的思想观念以及赫尔德个人的人生经验对于赫尔德思想观念的影响。

  1744年8月25日, 赫尔德生于东普鲁士的一个小城摩隆根。十八岁进入哥尼斯堡大学神学系, 大学期间, 赫尔德不仅研究各门神学, 而且研究世俗的科学和文艺,他的观念越来越倾向于泛神论和唯物主义。在这一时期, 哈曼68 、康德、卢梭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赫尔德, 并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赫尔德在大学期间真正有价值的经历是与康德的相识, 他激动不已地追随着这位杰出的老师。

  康德在他的自然地理课程中, 在讲述某些民族的自然环境的时候, 也讨论它们的文化史和宗教史, 美洲、非洲和远东都进入到康德的研究视野, 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年轻的赫尔德。赫尔德在《促进人道》的书信集中是这样描述康德的, “他也以同样的精神研究和评价当时出版的卢梭著作, 包括《爱弥尔》和《爱洛绮丝》, 以及每从维柯、卢梭到赫尔德53民俗研究2007.3一个他熟悉的新发现, 他总是提到要不抱成见地认识大自然, 他反复讲到人的道德价值。人的、民族的和自然的历史, 自然科学、数学和经验是他借以推动自己的讲学和与人交往的源泉, ??这个人, 这个我用感激不尽和无限崇敬的心情提到的人就是伊曼努尔·康德。”可以看出, 康德那时也深受卢梭的影响, 而卢梭则是赫尔德通向康德的一座桥梁, 因为他几乎无法弄明白康德的认识论。在这一时期, 康德研究的目标是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的存在和人应该怎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
下一条: ·[毛春伟]杨慎研究之历史与现状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