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尚丽新]汲古阁刊刻《乐府诗集》源流
  作者:尚丽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7 | 点击数:18063
 

  (二)汲本校改考

  1.汲本校改在顺治二年之后

  汲本用公文纸印成。李致忠提出可以从公文纸来推断印书年代:“各级官府的文书档册都要有一段时间存盘保留,不可能随时处理,所以将之用来印书多在改朝换代之后。那种以公文纸正面痕迹作为版刻年份的确证是靠不住的。一般来说,公文纸正面痕迹所反映的年代,可以说明其版刻年份或印刷年份是后朝后代。”[7]汲本用明代公文纸印成,那么它的印刷时间必在入清之后。

  庞树森《重修常昭合志·沿革志》[8]卷一:“顺治二年六月,安抚使周荃来收邑图籍。闰六月邑人抗薙发,令殴死。陈主簿举严栻起义兵。七月十三日,栻与清兵战南关,败绩,城遂破。八月,知县洪一纬赴任,为乡兵所困。十七日,清兵复至,栻战不利,军遂溃。洪一纬莅邑,颁条教,安民时。何凤祥、芮观等据福山参将萧世忠讨平之。”可知常熟入清是在顺治二年(1645)八月。此年毛晋四十六岁,毛褒约十二岁,毛表约七岁,毛扆五岁,冯武十九岁,陆贻典二十八岁。

  在明末清初政局动荡的那一段时间里,农商等各项事业都受到了破坏打击,都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陈瑚《为毛潜在隐居乞言小传》:“变革以后,杜门却扫,著书自娱。”毛晋《重镌〈十三经〉〈十七史〉缘起》:“甲申(1644)春仲……岂料兵兴寇发,危如累卵。分贮板籍于湖边岩畔茆庵草舍中。水火鱼鼠,十伤二三……犹幸数年以往,村居稍宁……”这说明明末战乱确实对汲古阁的刻书事业造成一定的打击,迫使其一度中止。综上可知汲本必定产生在顺治二年以后。

  2.汲本、汲扆本的校改都在康熙八年之后

  清初陆贻典在其校元本《乐府诗集》跋中多次提到毛刻:

  清康熙六年(1667),陆贻典第二次校《乐府诗集》,跋中称“此书毛氏刻本远胜元本,惜乎世无有识之者。”此年陆贻典五十岁,毛扆二十七岁。

  清康熙八年(1669),陆贻典第三次校《乐府诗集》,跋中提及“余少时同孙子岷自,从定远借校毛氏刻本,距今已三十年矣,亦都不记忆也。惟毛氏刻本,亦出之牧翁宋刻,而与冯校往往不合。盖冯校失之略,毛校颇详,而末免引据他书,加以臆改,宜其相去径庭也。” 又提及钦远游校本“视冯本倍略。且似错以毛刻。”

  据上可知,陆氏在1639年与友人孙江(字岷自)合校《乐府诗集》,即以冯校本校毛氏刻本。这里的“毛氏刻本”必是汲晋本无疑,1639年正是汲晋本刊印之年。此后,在事隔二十八年、三十年之后,陆氏两次重校《乐府诗集》的跋中,都又提到了“毛刻”。那么此时陆氏所见的“毛氏刻本”是汲古阁本中的哪一种呢?我们可以据陆校推得。陆校多称“毛刻作某”、“毛氏刻本作某”,我们将陆校中关于毛刻的校记辑出。(表略)

  从以上所列陆校来看,大部分的“毛刻”都是汲晋本、汲本、汲扆本三本相同,但也有几条是不同的:

  卷六十《刘妙容宛转歌》,汲晋、汲本作“低丝”,汲 扆 本作“低红”。——陆氏毛刻同汲晋、汲本。

  卷七十宋鲍照《行路难》,汲晋作“今”,其它二种作“清”。——陆氏毛刻同汲晋。

  卷七二唐赵微明《古离别》,汲晋作“远”,其它二种作“违”——陆氏毛刻同汲晋。

  卷九十唐鲍溶《采葛行》,汲晋、汲本作“贾一作头”,汲 扆 作“头”。——陆氏毛刻同汲晋、汲本。

  因此,陆氏所参“毛氏刻本”必为汲晋本。也就是说,在陆氏第二次、第三次校勘《乐府诗集》时,汲古阁并未有校改后的《乐府诗集》产生。陆氏在后两次校勘时都有其婿毛扆参入,如果汲古阁有校改的新版本出现,陆氏不会不参。所以我们可以把汲本和汲扆本的产生时间都放在陆校本之后。那么由此也可以确定汲本的刊刻时间在康熙八年陆氏第三次校《乐府诗集》之后。

  3.汲本亦可能与汲扆本一样同出自毛扆

  汲古阁的刻书事业持续了百年之久,大致前四十年由毛晋支撑,后六十年赖其诸子延续。毛晋五子--襄、褒、衮、表、扆,襄、衮早卒,毛褒约生于崇祯四年(1631),约卒于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毛表生于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卒于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毛扆生于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卒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潘天祯《汲古阁主人毛晋诸子生卒年试考》一文描述了毛晋诸子与汲古阁后期的刻书事业:“晋卒后,汲古阁的事业,初虽由褒、表、扆兄弟继续,褒‘天性醇谨'(陈瑚《从游集》),享年不永,办不了多少事;表‘倜傥多能,治家斩斩,早见头角’(陈瑚《从游集》),虽可办一番事业,但志不在此,中年异趣,在医业上成为毛氏名医世家的创始人,也是贡献。独毛扆自始至终从事藏书、校书、抄书及修补毛晋所刻之书版五十多年,是一位汲古阁事业的主要继承人。”

  毛晋卒于1659年,此年毛褒约28岁、毛表21岁、毛扆19岁。毛晋卒后,将汲古阁藏书及书版分发诸子 [9],汲祖本《乐府诗集》分与毛表,书板也最有可能分与毛表。那么汲本《乐府诗集》是否出于毛表之手?上文我们已经证明汲本的产生应在陆贻典第三次校勘《乐府诗集》之后,即康熙八年之后;康熙八年,毛表三十一岁,可能已经异趣从医了。“传至奏叔公,有不为良相而为良医之志。于是精研医理,活人无算。”[10]那么汲本的校改极可能亦出于毛扆之手。汲祖本在毛表处,汲晋本的书板也可能在毛表处,毛扆校改《乐府诗集》,可能是从其兄处借得旧版。毛扆从其兄处借版补勘,是有例可寻的。“乡知家刻有《忠义集》,因失去其版,无可得见。甲寅(康熙十三年)六月于伯兄处乱版中得之,喜甚。因令苍头拂尘涤秽,手为甲乙。甲乙甫竟,叔兄走笔来索其版,乃扆与叔兄者也。”据潘天祯考证,伯兄指毛褒,叔兄指毛表。[11]

  (三)汲本述评

  总体看来,汲本是汲晋本到汲扆本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版本,它订正了汲祖本、汲晋本的一些错误,但同时又沿袭了二者的许多错误,不及汲扆本校勘精审。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过渡性;第二,注重版本对校,改动多有版本依据。

  汲本的过渡性明显体现在它对汲祖本、汲晋本都介于改与不改之间。它一方面改正了汲晋本刊刻时产生的大多数脱漏、讹误和臆改,一方面对这些脱漏、讹误和臆改又有所保留。相比之下,它对汲祖本的错讹的改动要比对汲晋本的改动少得多。

  汲本在校改时有引据他书的倾向,但总体上更注重版本对校。它订正的最多的是汲晋本刊刻时产生的脱漏讹误和臆改,其依据是汲祖本(元本和王毛校所代表的绛宋本);它对王咸、毛晋出校的地方,一般仅据冯校、陆校补缺,不轻易改动,因为对王毛校的改动就可能意味着对绛宋本的改动。可见,汲本校改的特点是尊重汲祖本。

  1. 对汲祖本、汲晋本的改动

  1)改汲祖本的讹误

  在第一节中我分析过汲祖本的缺陷在于绛宋本和元本的讹误,以及王咸、毛晋校勘时人为的错误,汲本对此都有订正。

  2)据冯校、陆校改王毛错校漏校

  第二,祖本脱,据他书补;或祖本与他书有异文,以意去取,据他书改

  第三,订正绛宋之误

  这种情况很少,汲本是比较忠实于毛晋、王咸的校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对绛宋本的忠实。只有在毛、王之校与元本不同且毛王校显误时,方才改动。如卷七四梁张率《清凉》,傅宋、元本俱作“ 帐殿霭余晨”,王咸出校“帐”为“怅”,汲晋从王校作“怅”,汲本从元本改回“帐”。

  3)改汲晋本的讹漏

  通过上列事例不难不发现,汲本订正此类错讹的依据基本上都是依据版本,仅需依汲祖本(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元本)将之一一改回即可。

  2.对汲祖本、汲晋本错讹的沿袭

  虽然汲本做了比较大的改动,但对汲祖本、汲晋本的错讹仍然沿袭了不少。

  1)沿袭了汲晋本刊刻时的脱漏讹误  

  2)沿袭汲祖本之误

  汲晋本最明显的特点、也是其缺点,就是在没有版本依据的情况下凭空增添了不可胜计的臆改、讹误。汲本对此订正尤多。  通过上列事例不难不发现,汲本订正此类错讹的依据基本上都是依据版本,仅需依汲祖本(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元本)将之一一改回即可。

  2.对汲祖本、汲晋本错讹的沿袭

  虽然汲本做了比较大的改动,但对汲祖本、汲晋本的错讹仍然沿袭了不少。

  1)沿袭了汲晋本刊刻时的脱漏讹误

  2)沿袭汲祖本之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国家文学信息网 2007年01月19日

上一条: ·[高小康]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结构
下一条: ·[董晓萍]北京城市用水的民俗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