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作者:方李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3 | 点击数:31209
 
也就是说,土著民族的艺术,往往是变形的,有的甚至是抽象的。正因为如此,黑格尔才会认为:“象征型艺术的形象是不完善的,因为一方面它的理念只是以抽象地确定或不确定的形式进入意识;另一方面这种情形就使得意义与形象的符合永远是有缺陷的,而且也纯粹是抽象的。”(黑格尔,1997:97)其实,土著民族的艺术并不是达不到形象与意义相符合的目的,而是他们没有必要,也根本没有朝着这方面去努力。写实性并不是人类艺术发展的最后一站,这种风格事实上可以发生在任何艺术类型的历史中的任何一个阶段上,人们对它的需要这一问题比技巧发展程度的问题更为重要。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它告诉人们,原始艺术家缺乏技巧这种假设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是艺术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为了审美也不是为了再现或描述某种事实,而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意义的表达,也是对宇宙世界的一种理解,是人对万物与神的一种理解及认知。 
在许多土著民族的仪式上不仅有面具,而且人们往往还在身上画花纹,这就是文身。在不少土著民族的眼里,身体的象征也是精心制作的图式的组成部分,这种图式使神和人合成一体。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毛利人文身的目的不只是把一幅图画印上肉身,也是为了把共同体的所有传统和哲学烙到头脑里去。”(列维·斯特劳斯,1995:276)对于原始人的文面,他的看法是:“装饰实际上是为脸而创造的;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脸是注定要加以装饰的,因为只有通过装饰的途径,脸才获得其社会的尊严和神秘的意义。装饰是为脸而设想出来的,但脸本身只有通过装饰才存在。”(列维·斯特劳斯,1995:284)也就是说,在土著民族中,许多脸上、身上、日常器用等上面的图案的装饰,有比美重要得多的社会含义和精神含义,它常常赋予被装饰对象以生命,使其由一个无生命的死的物变成一个能与使用者在精神上沟通的,具有某种神性的生命体。
在土著民族的艺术中很少有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纯艺术,就连唱歌也是如此。科林·特思布尔考察了姆布蒂人的生活,发现他们歌唱是与森林进行沟通的主要手段。歌唱能引起森林的注意,并能“使它高兴”。用歌唱表达他们心里所想的事情和他们的欢乐,请求帮助和致以谢意。歌曲必须三五成群地被演唱,这说明姆布蒂人对集体活动的关心。部分歌曲是由不同社会范畴内的人们——男性、女性、青年、猎手或老人——演唱的。通过歌唱来使用声音的熟练技巧,被认为是对那种发源于森林的生命力的“最强大”和最有力的运用。这样,为了社会秩序的利益,歌唱成为姆布蒂人以概念化的方式来驾驭天赋的手段。
在混乱时期,当狩猎失败或者在发生一些死亡事件之后,姆布蒂人相信是森林受到了干扰,而且他们必须通过使森林感到高兴来重新建立秩序。这时,人们就会取出一些被描绘成动物的“莫利莫”号角,发出响声(模仿大象和豹)来威吓妇女和孩子,让他们呆在各自的棚屋里。在夜里,男人们独自在森林里吹奏莫利莫号角,这些号角发出一种模拟混乱的元素的、令人恐怖不安的声音。森林里吹奏的号声与围坐在营火旁的人们的歌声之间的交相应和,使人们觉得仿佛在和生命、死亡以及森林对话。
艺术的功能性不仅表现在仪式中,同样也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正如马凌诺斯基(现通称为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家庭的物质设备包括居处、屋内的布置、烹饪的器具、日常的用具,以及房屋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这一切初看起来,似乎是无关轻重的,它们只是日常生活的细节罢了。但事实上,这些物质设备却极精巧地交织在家庭生活的布局中,它们极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的法律、经济及道德等各方面。”我们在博物馆中所看到的许多土著民族的艺术,就包括了这些家庭用的器具,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东西只是一些普通的家庭器具,但在我们的眼里,由于这些器物都是手工的,装饰着各种精美纹饰的,具有独特地方性的物品,因此,也就有了艺术的价值,也就被当成艺术品陈列在博物馆中。但在人类学家眼里,这些东西不仅是家庭的普通器具,也是由“观念、风俗、法律决定了物质的设备,而物质设备却又是每一代新人物养成这社会传统形式的主要仪器”。(马凌诺斯基,2002:46,52)
另外,人类必须不断变动物质,这就是文化在物质方面的基础。手艺人喜爱他的材料,骄傲他的技巧,每遇一处新花样为他所首创的时候,常感到一种创造的兴奋。在稀有的难制的材料之上创造复杂的、完美的形式,是审美的满足的另一种根源。因为,这种新形式,是贡献给社会所有人的,可以借此提高艺术家的地位,增高物品的经济价值。手艺技巧上的欣赏,新作品所给予的审美满足,以及社会的赞许,彼此混杂而相互为用。这样一来,他们得到一种努力工作的兴奋剂,并且给每种工艺建立一个价值的标准。有些作品往往标明金钱价格,但它们实际上不过相当于代表技术的材料的价值,这可以引为审美的、经济的和技术的联合标准的例证。马来西亚人的用特殊的技巧、稀有的原料做成的防御时用的圆盾,萨毛阿的卷席,不列颠哥伦比亚的草篮铜板、雕刻,都是我们研究原始社会的审美、经济情形及社会组织的重要材料。这里,艺术的功能是建立经济的价值,并且刺激人类精良技巧的发展。在土著民族中,知识的具体表现包括艺术、手艺、技术上的程序,及工匠的规律。
 
三、艺术人类学对原始艺术的认识
 
(一)具有记忆功能的艺术
通过以上对一些人类学的田野报告和理论的简单梳理,我们看到了艺术在土著民族的精神世界及物质世界中的功能,在这些没有文字的地区,不存在独立的、自律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艺术。在这里,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形式,更不仅是一种愉快的游戏方式,也不仅是一种哲学的理念。那么是什么呢?6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人类学家认为文化不是封闭在人们头脑里的东西,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公共符号上的体系。所谓“公共符号”(public symbols),指物、事项、关系、活动、仪式、时间等,是处在同一文化共同体的人赖以表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情感的交流媒体。笔者认为,在没有文字的社会空间中,艺术就是其中的“公共符号”,同时也是认知的集体表象、文化解释体系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彭兆荣]再寻“金枝”——文学人类学精神考古
下一条: ·[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
   相关链接
·[张焱 陶丹丹]比较艺术学视野下桦树皮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孙庆忠]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研究”田野工作坊专题会议举行
·礼俗传统与中国艺术研究·[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
·[何泠静]艺术人类学视域下明尼苏达州苗族艺术形式的变迁·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
·“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邀请函·方李莉 主编:《写艺术:艺术民族志的研究与书写》
·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正式录取名单·山东大学成功举办“节日传统与社区生活·田野工作坊”
·通告║ “节日传统与社区生活”田野工作坊邀请函·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邀请函
·[方李莉]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公告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公告·[孙庆忠]田野工作的信念与真情
·[孙庆忠]乡村叙事与田野工作的滋味·[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