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冯敏]论中国木版年画濒危的原因与保护对策
  作者:冯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4 | 点击数:13645
 

三、保护与对策

(一)创建全国性常设管理机构“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发展学会”

创建全国性管理机构“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发展学会”,广纳全国各年画基地管理者、艺术名师、专家学者入会。学会为常设机构,下设学会办公室、馆藏部、研发部、市场部、艺人部等下属机构和专项分支机构。同时还应在十二个年画主产基地所在地成立省级“XX木版年画艺术发展学会”。

(二)创建全球化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品馆藏网络体系

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品早已经拥有国际鉴赏对象的属性了。我国很有必要以新建“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为中心,创建全球化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品馆藏网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的网络:其一,由国家和地方美术馆、博物馆、群艺馆、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和基地年画博物馆构成的国内馆藏网络。其二,以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柏林国立民俗博物馆、俄罗斯国家普希金造型艺术馆和冬宫博物馆等为主的,包括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在内的国际馆藏网络。其三,建立“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网站”,包括国家和各基地博物馆网页。同时,将年画网页上到“雅虎”、“搜狐”、“新浪”等全球大型门户网站上。这样,构建起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网上博物馆。在开发这个馆藏网络体系时,应在国内外定期精心举办大型木版年画展览,以树立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品作为国际鉴赏对象的形象地位。

(三)创建立体化全球化中国木版年画市场体系

创建立体化全球化中国木版年画市场体系的关键是两个市场的结合。其一是年画艺术品交易市场。国家鼓励并保护重点木版年画基地的精品生产和支持所有的国际交流和精品交易,使精品木版年画在世界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国粹品牌之一,从而使中国木版年画成为海内外民间文化交流和收藏的热门艺术品。其二是木版年画遗产文化旅游市场。利用全国年画基地和年画博物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使其成为当地旅游的核心产品,特别使年画基地成为海内外民俗文化旅游的热点目的地,从而带动年画艺术品交流市场的开拓。

(四)木版年画的保护

保护涉及到对木版年画文化遗产及其传播者的维护。因为人民有权享有木版年画传统文化,也因为人民与这种文化的结合力由于现代工业化文明的影响而削弱,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在产生木版年画文化遗产的群体内部和外部,保障其传统的地位并保证从经济上给予资助。为此,国家和各有关地区政府应采取下列措施:a)保证木版年画各经营单位有权享有自己的木版年画传统技艺,同时还支持其资料、档案、研究等方面的活动以及发扬传统技艺的开发和生产;b)建立木版年画各主产地有关经营单位和研究单位均有代表参加的全国性民间协调机构“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发展学会”;c)向研究、宣传、致力于或拥有木版年画文化遗产的个人和机构提供道义和经济上的支持,促进有关保护木版年画的科学研究;d)以适当方式进行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的带徒式传授教育和培训,并将其纳入中、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计划;e)为了使木版年画传统工艺可以在国内保存、发展和传播,在各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维护木版年画传统工艺与有关研究成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权利。

此外,我国民间艺术与发达国家传统文化相比,我认为根本的差距是缺少知识力量的介入,缺少创新的文化内涵。我国木版年画近20年从简单的加工到简单的抄袭,这种严格意义上的无创新状态,也可充分说明这种知识含量的匮乏。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先生与我谈此问题时所讲到的:“现在民间艺人中真正具备创作能力的几乎没有,只是掌握了印刷技术。振兴木版年画,关键是需要一批研究人员,从生产工艺到出版发行,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认真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疑给我们一个迎头赶上和跳跃式发展的契机。我们应尽快确立经济增长以知识进步为基础的各项战略,通过提高硬件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发展民间艺术教育,努力探索新形式、新内容,从以往的依靠简单制作,转变为依靠知识的投入、题材的创新、观念的变更、信息的运用等软件手段来实现继承、创新与发展。提高作品的知识含量,使知识因素、人文精神渗透到民间艺术作品运行与发展的整个过程。

中国木版年画是华夏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它的研究,能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文化现状、时代特点及其精神内涵。在这方面,中央美术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已设置了民间美术系,对全国高校而言是一个好的开端。中国大多数美术院校应迅速赶上,制定教学计划,对中国民间美术面临的衰微、失散、断代、失传的现状进行抢救性研究和研究性抢救。因此,把中国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实现教育与民间艺术的互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民间艺术新的研究力量,可以说是一项长远的文化战略举措。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手工技艺的民俗故事
下一条: ·[孙天胜]民俗旅游对民间文化的伤害
   相关链接
·[吕乃华]现代农业下的“三农”文明调查·[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人文价值
·[孙芳]“花”开两朵·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木版年画出“史记” ·中国木版年画的终极呈现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度·东昌府卷》出版·[李福清]我与《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
·[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安德明]变异与永恒——民间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杨利慧]中国神话学的现状与未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