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叶涛]泰山香社传统进香仪式研究
  作者:叶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3 | 点击数:30652
 

 

二、个人祈愿仪式

 

香社成员除参加集体进香仪式外,还有一些个人的祈愿活动。对于普通香社成员来说,个人的这些祈愿行为往往比参加香社的集体活动还重要。

(一)神前许愿与还愿

许愿是向神灵索求恩赐,因此,许愿者毕恭毕敬,上香、上供、长跪不起都是向神灵祈求的手段。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中,讲到泰山“跪香”祈愿的情形:“岱,四月交,香侣杂沓。又有优婆夷塞,率众男子以百十,杂跽神座下,视香柱为度,名曰‘跪香’。”[21]许愿得以实现,便要还愿。民间相传,许愿不还,神灵是要怪罪的。

在泰山香社碑中,记录了许多许愿和还愿的生动事例。《红门宫香社碑林·咸丰五年王母百岁碑》(091)讲的是向泰山祈求长寿,愿望实现后,植千株松树于泰山的善举:“兹有阳口王母,坤范可钦,母仪堪仰,乐行善事,广积阴功,都人士称贤德焉,然王母又不敢以贤德自居也。尝自祷曰:神如有灵,加我数年,而于淑德徽音之道。庶觉有合于是,神鉴其诚,果以百岁予,王母果以百岁终。是固贤德所感,而实神德报施善人不爽也。夫有贤母光其前,必有孝子昌其后,述明训,遵遗言,植松千株于东山之坡,非敢谓报答神庥,亦聊以克肖母志云尔。”《斗母宫·民国十九年碑》(167)讲的也是许愿后还愿的故事:“兹有善士徐松严者,为母病五次朝礼碧霞君,皆披发跣足自山麓至山巅,历石磴六千七百余级,约计四十余里,而发不乱足无伤。固为精诚所至,益可验口神之灵应焉。因复发愿献神袍五十身,朝山三十余次,今功已圆满。”

香客向神灵祈求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求子是泰山上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个人祈愿行为。

(二)求子

到泰山求子,也被称作“拴娃娃”、“押子”,是泰山信仰民俗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民俗事象。

泰山求子与碧霞君作为生育神的功能密切相关,也与泰山雄踞东方主万物发生的观念有深层的联系。向碧霞君求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皇太后遣太子太保来到泰山,为明世宗向碧霞君求子,这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泰山求子史料。[22]在灵岩寺大雄宝殿的北墙上,我们还发现了一则记述明代万历年间求子还愿习俗的珍贵碑刻资料,《万历四十三年东昌府聊城县求子还愿记事题名碑》[23]

 

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六里八甲人士,见在李大夫营居住,奉佛还愿,保安信女郭门李氏,同男郭一兰、男妇陈氏,因为乏嗣,今于圣母位前祈讨一子,以得,平安。无伸可报,今发虔心,不昧前愿,施舍僧帽一百顶并鞋一百双,敬诣灵岩寺钟楼云房,散施僧众。祈保儿男,长命百岁,永受安泰。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日立

 

这是至今所见民间泰山求子的时间最早的文字记录。郭门李氏与儿子、儿媳一起向圣母碧霞君求子,愿望得以实现,为了“不昧前愿”,向灵岩寺的僧众施舍僧帽一百顶,鞋一百双。这则史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万历年间民间已有向泰山碧霞君求子的习俗;他们求的是碧霞君,但还愿时却来到灵岩寺施舍,这说明了灵岩寺和泰山在民间信仰上一体化的特点;另外,这则史料还告诉我们,民众的信仰是不分佛道的,他们求的是碧霞君,还愿却在佛寺灵岩,再一次证明了民间信仰非佛非道、亦佛亦道的特征。上述两则史料,至少说明在明朝中期,到泰山求子已经是民间非常流行的习俗。

到泰山上拴娃娃,比较有名气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山顶碧霞祠送子娘娘殿,山下王母池,登山半途中的斗母宫。除了这三处以外,泰山上几乎凡是供奉碧霞君的地方,都兼有为求子者送子的职能。泰山碧霞君、送子娘娘和王母娘娘的神案上,常年摆放着很多泥娃娃,这些泥娃娃大都光着身子,有的戴着红兜兜,带着项圈,或坐或爬,都是男孩,而且还故意夸张地露着“小鸡儿”(男性生殖器)。来拴娃娃的都是婚后多年不育的妇女,有的由婆婆陪着来,或者由妯娌、邻居大娘大婶陪同,求子者来到神案前,烧香叩头,祷告一番,然后便从神案上选取一个泥娃娃,交给主持仪式的道士。道士取出一根红绳,拴在泥娃娃的脖子上,红绳的一端系着一个铜钱,道士摇动红绳以钱击罄,一边口中念道:“有福的小子跟娘来,没福的小子坐庙台。姑家姥家都不去,跟着亲娘回家来。”之后,道士给未来的小孩起一个通俗而吉祥的乳名,嘱咐求子的妇女回家把泥娃娃放到卧室里。求子的人将泥娃娃用红包袱包起来带走,求子仪式也就结束了。

上述仪式是就一般而言概括出的求子仪式。2003年春节期间,我在泰山岱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其中,2123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三)三天,我连续在碧霞祠内进行随机采访,特意对送子娘娘殿前求子的香客进行了调查。调查只是在这三天的上午进行。三天里,送子娘娘殿前的人流一直不断,求子者络绎不绝。

与传统求子仪式相比,求子者只能隔着殿门口的木栅栏向殿内的送子娘娘叩拜,因此也就没法到殿内神案前挑选泥娃娃。神案前的泥娃娃,事先已经被殿内值班的道士用红绸布和红绳包好,来求子者叩拜、交钱后,值班师傅就从神案上随便拿一个递给求子者。当然,这些泥娃娃全部是男孩。

来求子的人一般都会向值班的师傅询问求子的程序,值班师傅会说:“先在殿前磕三个头,然后交钱。”当问需要交多少钱时,师傅最常用的回答是:“一般的几十块钱,随个人的心愿,求贵子、贵子吗。”据我观察,交钱最少的是二十元,一般的为四五十元,也有给一百元的。但少于二十元,师傅会拒绝接受,当然也不会将泥娃娃给求子者。拿到泥娃娃后,求子者一般会问师傅:“求回去的孩子往哪儿放啊?”师傅会告诉说:“放在箱子柜上。”求子若是夫妇一起来的,一般由男的揣到怀里(由于是冬天,一般多放到大衣或羽绒服里面)。

来求子者并不都是妇女,男女都有。春节期间,河北东光县的香客特别集中,我随意访问了几个东光县来求子的香客。

有一位老年妇女,进碧霞祠大门以后,一步一磕头,给庙内所有的神都磕了一遍,最后来到送子娘娘殿前。她告诉我,她有了一个外甥孙子,大胖孙子,当年不是来泰山求的,是在家里求的泰山老奶奶,如今求的全都实现了,这次专门到泰山来给老奶奶挂袍。用她的话说,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有了,但是,“有钱不如有人啊!”

东光县龙里乡高家庄的一位还愿男子,当年是他自己一个人来求的,求后生有一男孩,已七岁了,这次来还泥娃娃。求子得遂心愿,要来泰山还愿,把求的泥娃娃再送回来,直接交给殿内的师傅。送泥娃娃的时候,一般要向送子娘娘殿前的功德箱里施钱,大多为一二十元,少的也是五元。有一个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的男子,匆匆来到送子娘娘殿前,从黑色手提包里拿出用红布包的泥娃娃,放在门口的木栅栏里面,往功德箱中扔下一块钱,也没有磕头,就匆匆离开。我追上去,问他为什么不把泥娃娃交到殿里,他边走边对我说:“送错了,送错了。”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了碧霞祠。后来我了解到,如果求子不得或者像那位老年男子那样,求男孩得了女孩(送错了),当年不能再来求,必须隔一年才能再来。那位男子不磕头,大概也是准备着第二年再来吧。另有一种说法,求子三个月后没有怀孕,可以再来求;再过三个月还可以举行第三次求子仪式。三次求子而无身孕,就不能再求了,俗谓之“求子比过三”。[24]东光县大单乡仉王村的王凤党,当年在泰山求的儿子,今年孩子已经15岁了,他每年春节都来山上烧香,已经连续来了16年。孩子出生后,第二年他就把泥娃娃送回来了。

按照传统的说法,泰山上求得的孩子不能到泰山上来,因为怕老奶奶把他收回去。但春节期间在碧霞祠送子娘娘殿值班的道士柳师傅告诉我:“在这里(碧霞祠)求的孩子也可以来泰山,但有个说法,要等孩子长到几岁后才能来。”

至于请道士给未来的孩子起乳名的做法,在我调查的三天里一个都没有见到。或许春节期间香客太多,师傅们也确实忙不过来;或许,来求子的人都没有经验,不知道交了钱求子以后,还有这么一个可以请庙里的师傅给孩子起名的权利。

泰山求子,除了到庙里拴娃娃以外,还有一种押子的习俗。这一习俗和古代人们对于石头的崇拜有关,而在民间信仰中,泰山的石头又特别灵验(可以以“泰山石敢当”为例)[25]。人们认为,只要在名山或庙前的树杈上压(押)上一块石头,就能够很快怀孕生子。我一直认为,这种押子的行为,除了与灵石崇拜有关,其行为本身带有很强的模仿巫术的色彩。将石头放置在树杈之间,这和人类的生殖性交行为极为相似。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没有得到更多的证据。在泰山北麓的灵岩寺,大路两边和寺院的树林里,到处可见古人押子的遗留物证。很多当年押在树杈间的石头,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和古树合为一体,这也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习俗的古老和传承不断。

近年来,到泰山上求子的人在拴娃娃以后,还要在树上拴一个红布条,名为“拴子”,据说和原来“押子”是一样的意思。实际上,这种习俗的产生与泰山的管理背景有关。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登泰山的人越来越多。普通游客到泰山后,见到山上树杈间压的石头,不解其意,由于从众心理所致,普通游客也在树上乱压石头。如此以来,致使泰山上下的树枝难以承受,严重者甚至会将树压死,已经影响到泰山树木的生长。在这种背景下,泰山管理部门只好严禁人们在树上压石头。这对于通过押子来求子者是个打击,但又无法网开一面。后来,就出现了用拴红绳代替押石头的“拴子”的说法,至于何时起源、为何用红绳代替,已经无从查考。如今,满山遍野的红绳倒成了泰山的一景。

(三)祛病与分袍布

普通香客来到泰山,还有寻求健康和祛病的愿望。在王母池摸月石的目的是祛病,在碧霞祠磨御碑也是相同的目的。岱顶碧霞祠院内有一块铜碑(俗称“御碑”),香客们常用手持金属钱币或石块在碑上磨或碰,一边动作还一边说:“御碑磨,御碑碰,磨碰御碑不生病。”然后用磨碰铜碑的手摸摸头、摸摸腰、摸摸腿、摸摸脚,俗信,摸过的地方可以不生病。傅振伦也曾谈到20世纪30年代碧霞祠御碑的习俗:“台下左右,有御碑亭二。东碑石质似玉,清乾隆十六年冬月立,进香者每以制钱在碑上磨剥,归家以系儿颈,云可免灾避邪,故谚云:‘铜碑磨玉碑碰,小孩带上不得病。’今碑上深沟,即进香者所为也。西碑已粉碎,相传是真玉碑,故人争磨之,残碎至此。”[26]如今在碧霞祠,御碑依旧在磨、在碰,迎门新放置的大香炉,也已经成为香客们摸碰以祛病的对象。

分袍布也是一种祛病的方式。农历三月十五碧霞祠为老奶奶换袍衣时,为祛病而来山上进香的人,在施舍香资以后,常常要向庙里的人求一块袍布,带回家去给孩子或有病的人做衣服贴身穿着,俗信能够祛病消灾。也有人在香案前取一点水果、糕点一类的食品,当场吃掉,或者带回家去给亲朋好友,据说也可以祛病。

个人在泰山的祈愿习俗还有换身、认干亲、舍身,以及求签、问卜、请神像让碧霞祠的道士开光、用碧霞君玉玺在黄裱纸上加盖“娘娘印”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原载《思想战线》2006年第1期
【本文责编:叶涛】

上一条: ·[叶涛]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
下一条: ·[叶涛]论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
   相关链接
·[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
·[李一]薄下的祭祀圈:基于鲁中草庙寺进香礼簿的个案研究·[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
·[段青丽]泰山周边玄帝文化研究·第三届泰山文化与泰山文献高级研修班招生启事
·[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刘晨]早期道教死后世界观念与“泰山治鬼”
·[刘晨]泰山府君“东渡”日本考·[严曼华]身份认同与情感共振:朝山进香群体的祭祀圈研究
·[林孟蓉]台湾彰化福海宫风水传奇与签谱探析·[贾国立]新冠疫情下大石桥村泰山老奶奶信仰的求平安仪式活动研究
·[鞠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刘明菊]民间香社社头活动与承继之民族志研究
·[李向振]冀南涉县娲皇宫庙会香社组织的田野考察·第三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在泰山学院成功举办
·[华智亚]人生仪礼、家庭义务与朝山进香·[程鹏]民俗文化产业化的三条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