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覃丽芳]越南泰族的传统婚育习俗及文化蕴含
  作者:覃丽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03 | 点击数:7827
 

  四、结果与讨论

  族群行为方式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传统习俗既体现历史的传承,也与时俱进,因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衍生出新的内容。越南泰族的婚育传统礼仪体现了“个人”、“自我”、“社会人”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原始生活条件下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出这个族群地处山区,较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而保留下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性。从越南泰族的传统婚育习俗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第一,越南泰族人认为,人一生都受神秘力量支配,谨慎遵循才能换取平安。越南泰族人坚信,人未出生就已受神秘力量的规约,孕妇及其家属需要遵守戒律;孩子出生和成长过程中也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庇佑;男女的结合需要命数相合相处才能长久。

  第二,越南泰族婚姻自由程度较高,婚前有充分的接触了解,“暖馆”期间有悔婚机制而不用承受世俗社会的道德指责。泰族的青年男女可以公开约会,双方心仪才开始提亲。定亲后,男方需要先到女方家里居住一段时间,称之为“暖馆”,这段时间男女双方尚不能同居,只是为了彼此增进了解,如果任意一方觉得不合适,均可无条件或以较低的补偿解除婚约。

  第三,越南泰族社会女性地位较高,并体现母系社会残余的色彩。越南泰族妇女在社会不少方面享有男女平等的地位,比如:女方能主动提出解除婚约。人类社会经历了母系社会才进入父系社会,越南泰族一些地区传统婚姻习俗中,在“圆房”仪式后,丈夫需要到女家居住数年才举办正式婚姻将妻子接回男家生活,一些地区由女方长辈或兄弟姐妹给孩子取名等习俗都透露着母系社会的色彩,但总体来说母系社会的色彩又是碎片化的,越南泰族从总体上处于父系社会。

  第四,对超自然力量敬畏的作用下形成的一些传统习俗也蕴含着科学道理。比如产妇和婴儿须在灶火旁卧床休息,并维持灶火不断,虽然当地人认为是因灶火有驱邪的作用,但实际上,泰族人生活在山区,灶火确实有利于产妇和婴儿防寒保暖。阻止陌生人进入新生儿家中,客观上能达到隔阻陌生人带来细菌和病菌的途径。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无法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习俗,但生活经验与对超自然力量敬畏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些习俗礼仪却符合科学规律,确实起到对个体保护的作用。

  在信息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越了以前的任何时代,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习得使年轻人不再坚守他们认为不合理的教条;人们外出务工后更深入地接触异族文化也使他们对祖辈坚守的信念重新思考;现代快生活节凑使得原有礼节中繁缛的部分必须得到简化,传统文化逐渐与新的观念和社会环境碰撞,旧礼仪在传承的基础上会得到新的发展。

  (本文原载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吕珍珍]科班的营利性及其对戏曲传承活动的影响
下一条: ·[刘萌萌]浅析人生礼仪中的吉祥图像
   相关链接
·[陈阳]闽南农村婚姻仪式的礼物流动与亲属实践·[钱寅]论礼俗传统中祭祀与婚姻的关系
·[陈岗龙]灰姑娘的两次婚姻·[王优]浅探汉族传统婚姻仪礼的历史流变
·[八木透 晁汐]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渊源]1958—1983中国乡村社会婚姻礼俗变迁探微
·[王小健]以《仪礼·丧服》论周代亲属称谓的几个问题·[陶自祥]高额彩礼:理解农村代内剥削现象的一种视角
·[木克代斯·哈斯木]塔吉克族特殊婚姻礼俗与禁忌文化·[毛炜玮]介于多者之间的现代性
·[乌丙安]两性民俗学发生论: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周之润]“望夫云”故事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婚俗变迁
·[乌丙安]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王琨]浅析辽东满族的婚姻故事
·[陈岗龙]灰姑娘的两次婚姻·[兰宇]苏蕙《璇玑回文诗》与民间送手帕风俗的文化学意义
·[王剑]《滇黔土司婚礼记》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婚俗考·[陈秋]从婚姻、养老、人口的变迁谈古民居保护与古村落社区发展
·[白中林]家的神圣与失落·[姜玉 田丰 周欣欣]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生育选择及对未来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