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徐赣丽]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
——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作者:徐赣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3-09 | 点击数:9775
 

      (四)制造流行和时尚

      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商业繁荣发展,城市消费市场活跃,逐渐成为全国消费时尚的中心和前沿。—首流行的民谣这么唱:“乡下娘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学来稍有瞎相像,上海已经换花样。”这反映了上海流行服饰变化之迅速和人们对作为时尚之地上海的崇拜。上海这座城市因为曾经有大量的租界和全世界各地的移民杂处共生,而形成了包容性的城市特征,并养成了吸纳西方最新信息的自觉主动性,赢得了世界时尚之都的声誉。改革开放后,新的移民群体进入,使上海再次成为流行和时尚的中心,并在全国发挥引领作用。从国内各地和世界各国来的游客,也对这里的流行文化元素有着特别的敏感性。田子坊本没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或自然景观可供参观,这个消费空间及来这里的消费者不断地在生产和制造着新的可供人消费的“景观”,其中流行时尚是汇聚到这里的人们生活的鲜活状态,也是这个空间的观光资源。田子坊内的不同经营者善于抓取现代都市消费群体特性,进行准确的商业定位,以引领时尚前沿。它既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本土性的需求,也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国际文化需求。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从历史到如今都不乏全球性的发展要素,田子坊为中国人提供国际文化消费的窗口,成为中国人看世界创意的浓缩景观。众多外来文化的植入,使田子坊充满了时尚的符号,这里也成为了潮流的标杆。

      这里有各种古里精怪的新奇物品,如大好几号的木铅笔、手工制作的硬皮笔记本,印着毛主席、奥巴马头像的杯子和本子、各种潮流的鼠标垫,或者写着各种红色标语的饰物。这里还是实现梦想的虚幻空间,你可以“寄给未来/过去的自己一张明信片”。这里有“老相机制造坊”逗号先生、精致的饰品小店“八六子”、萌物大合集“一家很奇特的小店”。还有许多迎合时下年轻人爱好的地方,如“猫咪咖啡馆”:一家可以玩猫的咖啡馆、“芝士火锅店”:纯粹是传统与西式结合的产物。此外,以旗袍、围巾、高级成衣等为代表的服饰风格更是引领着都市潮流。正因为这些新面孔、新做法、新理念,才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并产生消费的欲望。

      与其他旅游休闲购物街区不同的是,这里原先是艺术创意区,后来逐渐发展成可参观和体验的旅游休闲街区。众多个性化商铺出售的多是设计师的最新原创作品,经过创意设计的各种流行物品,包括各类服饰、玩具和饰品、各种饮料小吃、各种香薰、纹身、各种神奇的广告语言等等,都成为了流行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源。与其他都市大商业圈不同,田子坊这里的流行还往往带有一点传统的意味,是传统的再创造和翻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手工艺品的时尚化。在田子坊有六家剪纸,大多不以模仿传统的图案造型为主,而是以上海的石库门弄堂生活、上海代表性景点或地标建筑、以及卡通形象为主题。除了剪纸,还有十多个国家几十家原创的手工制品店,直接引领了国际手工艺行业的时潮。这些手工制品是人们生活关联性的可视化载体,体现了当下人们的生活趣味和审美走向。由手工艺品所代表的一种新的流行时尚,与这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风格也非常一致,体现了保护传统文化、并以此为身份认同的新时尚,正如有人所说的,“带有传统与原始感觉的产品已构成当代全球消费的一股潮流,当下‘破旧风尚’成为好品味的代表”,这似乎与当下保护传统与民俗复兴的潮流有着一种暗合。正是在怀旧成为时尚的时代,承载着往昔记忆的小吃和物品成为人们怀旧消费的对象,一点不便宜的老冰棍因为迎合了当下乡愁的时潮,才能走俏。

      总之,田子坊所生产的民俗,有国内外各地移植而来的,也有对传统的再发掘和对时尚的再创造。那里所展示和消费的各类文化不仅来源不一,而且种类多样。不仅有国内各地特色的小吃、物产,也有异国风物风情的展示、以及生活方式的推销。这里是文化多样性的集中展示空间,也是各种不同风格和来源的文化和谐相处、互相映衬的包容性空间。田子坊空间所生产的“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当代中国抑或全球化时代下的民俗生产和民俗文化走向。现代旅游伴随着全球化,是现代性的体现,具有诸多现代性的特征。现代性的特点就是“模糊历史与现实、真实与非真实、古典与现代、生产和消费、全球性与本土性(尺度模糊)、不同文化、不同地方之间的界限”。传统与时尚、日用品和艺术品、日常行为和审美行为不再严格区分。如果说传统社会里,诸多事物都有相对严格的界限和稳定的秩序,那么,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今天,许多事情变得不那么界限分明。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多元性,导致了以田子坊为代表的消费空间的混杂性和多元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王杰文]新媒介环境下的日常生活
下一条: ·[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
   相关链接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彭伟文]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
·[张玉]符号消费视野下的唐卡产业发展研究·[王世友 雷军蓉]消费者对民俗体育赛事空间的感知与认同
·[滕云]“10.24”程序员节: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节日·[孙愈]村落丧葬仪式的消费异化与优化治理
·[常睿]新冠疫情下的端午香囊节俗消费考察·[熊威]物的流动、消费变迁与生活重构:以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武汉农村香烟消费为例
·[钮泓宇]神器、乐器与纪念品·[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
·[张举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记录到消费中的伦理问题·[胡玉福]传统工艺的技术变革与“新式风格”
·[周星]乡村旅游与民俗主义·非遗不应被过度“消费”
·[杨红]目的·方式·方向: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吕树明]增福财神信仰的当代建构与反思
·[李莹]民俗主义、新媒介与类民俗·[胥志强]民俗学中本真性话语的根源、局限及超越
·[周星]“农家乐”与民俗主义·[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