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岳永逸]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学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4-07 | 点击数:17134
 

   四、自由的艺术:粗俗的撂地相声

  1.粗俗的撂地相声

  当旗人作为一个阶层被抛入社会底层时,八角鼓这一曾经意味着身份、地位,原本娱己的消闲玩意儿就成为不少落魄旗人谋生的方式。朱少文对此有着自嘲,他撂地使用的两副竹板上分别刻写着:“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史书落地贫”,“口吃千家饭,夜宿古庙堂,不作犯法事,哪怕见君王?”当时的失意文人对他有着同病相怜的吟唱,诸如“信口恢谐一老翁,招财进宝写尤工。频敲竹板蹲身唱,谁道斯人不怕穷?日日街头撒白沙,不须笔墨也涂鸦。文章扫地寻常事,求得钱财为养家”。[38]

  与八角鼓的渊源、和演者由尊贵旗人沦落为江湖艺人的身份变化,使早期相声艺人会多种技艺,也使表演发生了由“娱己”向“娱人”、由“雅”到“俗”的转换。

  撂地相声艺人的基本功并非今天简单的“说学逗唱”四个字,而是开场诗、门柳儿(即会唱“十不闲”)、白沙撒字、太平歌词、一个人的单口、捧、逗、三人相声、要钱、双簧、口技、数来宝等多种。而且,一个撂地相声艺人不会唱、不会白沙撒字,在和别人搭班时,他“就挣不到同样一份钱”。[39]杜三宝和马贵宝等人也都强调,一个会一边手捻白沙撒字,一边唱“太平歌词”的艺人才是真正知道相声行当老规矩的艺人。[40]事实上,早年的太平歌词范围可能更广:

  雍乾年间,西征将帅带旗兵到边塞外,每逢年节,多有离乡背井之感。为帅者想出安慰旗下子弟之法子,在北京招来唱歌教习,教旗兵学唱歌跳舞,如什不闲、八角鼓、单弦、五音大鼓,总其名为太平歌词,词句通俗。凯旋后,相习成风,旗下子弟多学之。[41]

  正因为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姻缘关系,1930年代在天桥的焦德海和刘德智二人的相声场子是这样的:

  前边儿,两边儿各有三层大板凳,后边是一层凳。一层凳前留有演员的座位,还有张桌子。桌子上放着钱板、茶壶、白沙袋子、唱太平歌词用的竹板、醒木、扇子等。老早以前,还有个香盒子,一尺长,三寸宽,二寸到三寸高,中间用铁丝架起个框,上面搁着根点着了的香,那是给观众点烟预备。[42]

  就表演的内容,老人们强调八角鼓十分儒雅。甚至包括“浑门儿”在内,在没有流落到杂吧地儿天桥之前,因为八角鼓主要是在官邸宅院等私性空间玩耍,娱己自乐,还有内眷观看,其调笑嘲讽等表演自然就很有分寸,笑料还不时与水浒、聊斋、红楼等经典文学作品有着关联。到了天桥之后,基本内容就变得粗野、卑俗了。1929年,在同意牛静波在共和舞台改演男女杂耍、八角鼓小戏以谋生计的同时,公安局就特意要求牛静波“不得临时加演淫邪书词致伤风化”。[43]因为没有“人话”,早期的撂地相声是不允许妇女进场子听的。[44]上个世纪30年代,刘德智、郭启儒、于俊波在天桥说相声时,虽然人永远是满满的,可是“所说的不怎么雅,常常撒村”。[45]老舍也曾强调,相声艺人在天桥或别处撂地时,因为地方欠文明,听众里面又没有妇女,“他们嘴里就野一些”。[46]

  相声艺人,尤其是那些在解放后名声显赫的艺人,如张寿臣、侯宝林、马三立等都强调自己早年所说相声的“文明”,或者强调自己对相声文明化的努力。如今,老艺人也非常推崇朱少文,而较少提在相声史上重要甚至可能还早于朱少文的张三禄,就是因为朱少文的相声文明、诙谐幽默、寓教于乐。这在解放前的报纸中也有记载,说朱少文的相声“不村野,能入大雅之堂”。[47]这些自述与强调从反面说明荤口、粗俗、村野是撂地相声的常态之一。直到1948年,在西单游艺社听侯宝林说相声的女作家赵清阁仍然有“不太舒服”的感觉。[48]

  强调撂地相声“粗俗”的一面,并不是要否认属于市井小民娱乐形式之一的相声有的对观者的教化功能。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对读书的推崇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如对字纸的敬惜等。但传统中国又是个读书人很少的社会,这使得讲究纲常伦理的儒家文化在民间社会的传承中,口耳相传的各种地方娱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书面文化传统“之乎者也”等对民众的屏蔽,口头文化的表述是浅白的、亲切的,用的事象要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知的,要么是民众代代口耳相传又蕴含儒家伦理的传说故事。所以,“粗俗”在本文并非一个贬义词,而是用来指称口头文化-民间文化基本特征的中性词,是对后来社会精英一味强调“文明”和观念受精英影响并发生改变的相声艺人在新的语境下也一味强调、标榜的“文明”的反动与修正。带有野味的粗俗、肤浅、直白正是草根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生活的本真。

  从老人口中还在吟诵的撂地相声艺人必会的“太平歌词”就可见撂地相声“粗俗”中质朴可爱、形象生动、润物无声的一面,云:

  这一字儿,写出来,一架房梁。二字儿,要写出来,上短那个下长。三字儿,写出来,横着川字的模样。四字儿,写出来,四角四方。五字儿,写出来,半边翘。六字儿,写出来,一点两点三点一横长。七字儿,写出来,凤凰单展翅。八字儿,写出来,撇捺分个阴阳。九字儿,写出来,金钩独钓。十字儿,写出来,一横一竖在中央。

  十字儿,添一撇念个千,千里迢迢送京娘。九字儿,添一点念个丸,丸散膏药王先偿。八字儿,添笔念公字——姜太公钓鱼保文王。七字儿,添白念个皂——田三嫂分家打过皂王。六字儿,添笔念个大——大刀关胜美名扬。五字儿,添笔还念伍——伍子胥打马过长江。四字儿,添笔还念泗——泗州城的济小堂。三字儿,添笔念个王——王祥卧鱼孝顺他的娘。二字儿,添笔念个土——土木之工属丁郎。一字儿,添笔念个丁——丁郎寻父美名扬。[49]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魏乐博]全球宗教变迁与华人社会
下一条: ·[鞠熙]北京的下层寺庙与城市街区——以“九龙二虎”传说为例
   相关链接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宋赫]“乖讹-消解”理论视域下的相声包袱构造·[杨利慧]民间文学“动态文体观”研究的一个范例
·祝鹏程:《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秦耕:《草根文化散论》
·崔琦:相声在变化中生长·[姜昆]把幽默传统的古老和相声艺术的年轻结合起来
·[周航屹]近世相声和娱乐期刊的关系初探(1924-1949)·[禾刀]“不会讽刺”的相声很讽刺
·[李丽丹 田永峰]为相声正名·[李屹]德艺双馨的草根学者
·台湾相声瓦舍:把相声说进中学教材·草根学者贾芝:一只飞鸣的播谷鸟
·晋江传统艺术走进北大 专家称草根艺术薪火有传承·[祝鹏程]表演视角下的郭德纲相声:个案研究与理论反思
·[刘晓峰]《古典的草根》序·[李丽丹]“在地化”与“在场化”:博弈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根协会吁中秋节拒食月饼 减少浪费正奢靡之风·网友热议庙会文化:草根文化应该更本色更有味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