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毕传龙]面向公众的生活实践
——美国史密森尼民俗节概览
  作者:毕传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4-23 | 点击数:11162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德明.美国公众民俗学的兴起、发展与实践[J].民间文化论坛,2004(3):91-96。

  [2]The Smithsonian Folklore Festival [EB/OL].[2014-05-07].http://www.festival.si.edu/about/mission.aspx.

  [3]《美国公共民俗学讲座综述》[EB/OL]. [2014-05-10].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4295.

  [4]The Smithsonian Center for Folklife and Cultural Heritage [EB/OL]. [2014-05-08]. http://www.folklife.si.edu/center/mission.aspx.

  [5]The Smithsonian[EB/OL]. [2014-05-08]. http://www.si.edu/About.

  [6]比尔•艾伟(Bill Ivey).美国民俗学的三个分支[J].张举文译,文化遗产,2008(4):95-99+158。

  [7]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史密森民间生活节:公众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例[J].饶琴、汪多维等译,文化遗产,2008(3):88-90+156+158。

  [8]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美国公共民俗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美国民俗学会理事长Timothy Lloyd访谈录[J].游自荧、丁玲译,民俗研究,2013(6):30-41。

  [9]罗伯特•巴龙(Robert Baron).美国公共民俗学的历史、问题和挑战[J].黄龙光译,文化遗产,2010(1):86-96+158。

  [10]李海伦(Helen Rees).纵观美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以史密森尼民俗节为例[J].中国音乐学(季刊),2012(2):5-14。

  [11]王杰文.“民俗主义”及其差异化的实践[J].民俗研究,2014(2):15-28。

  [12]Richard M. Dorson. Folklore and Folklife,An Introduction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2.


 
 
(文章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文章的注释请查看期刊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5-04-1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晓春]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
下一条: ·印度多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非遗维权
   相关链接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
·[车韦萱]罗杰·亚伯拉罕与美国民俗学的公共性实践·[杨利慧]从“民俗教育”到“非遗教育”
·[张丽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公共民俗学实践·[黄龙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民俗学实践路径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节日研究》征稿启事·[张丽丽]高校社区公共民俗学的实践
·“《民俗》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杨利慧]遗产旅游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二三模式”
·周星、王霄冰 主编:《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向》·[菅丰]跨越“错误的二元论 (mistaken dichotomy) ”
·[程浩芯]还俗于民:本杰明·博特金与美国民俗学的公共性实践·[王雪]中国公共民俗学实践的有力探索
·[何彬]隐居民俗与孝道·[黄龙光]美国公众民俗学对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