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湛晓白]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阳历认知
——兼论历法从“天学”到“科学”的近代转变
  作者:湛晓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17 | 点击数:13852
 

  上述经由各类出版物而进入大众视野的现代历法概念或术语,有的在古代也有大致对等的所指,但无特定的专有名词予以明确统括,如“视太阳时”;有的系古代所无而近代才开始引进新增的,如“地方时”和“标准时”。经由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传播,这些系统的专业术语不再是科学专家们独享的知识,而渐渐转变为大众所熟知的科学常识。对于古已有之但不明晰的边缘知识如“地方时”用现代语言加以界定说明,对全新的“标准时”等名词和概念,亦能注意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加以揭显,这些科学名词和天文学常识的流播,从科学层面解释了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日常生活现象,大大地增进人们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观念,影响和改造着普通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历法问题频频进入大众视野跃升为一个较受关注的社会议题的同时,天文历算也完成了由皇家“天学”到“大众科学”的身份转变。

  结语

  自晚清至民国,知识分子对阳历的认知日趋客观和全面。对于是否改用阳历,从黄遵宪主张的“历不必改”到梁启超的“阴历不足以周今日之用”,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因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而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回答。但是,近代化的客观历史进程最终促使他们站在了赞成改历的这一边。在这个过程中,附着于历法之上的正统观念不断剥落,科学和实用精神占据了思想的主导。民国时期因政府改历而引发的历法科普风潮,对滞留于人们头脑中的某些保守或者错误的历法观念进行澄清,在“民国初建,骤改阳历,国人奔走骇怪,以崇奉西洋正朔为耻”(45)的社会观念扰攘之际,这种对历法科学性的宣传不但很有必要,而且能切实地为阳历的推广减少阻力。此外,历法科普工作,还打破了历法为皇家垄断的格局,改变了历法知识的传播渠道。这是一个由知识分子广泛参与,将传统历法知识改编规范为现代科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对传统知识的延续,也是对它所进行的一种改造、更新、丰富。

  注释:

  ①“基础性、普遍性和社会有效性的知识和思想”一语出自黄兴涛先生,他将此类知识和思想界定为“一般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有关“一般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内涵乃至旨趣的相关探讨和界定,可参见黄兴涛:《近代新名词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的认识》,《开放时代》2003年第4期。

  ②左玉河先生对民国改历的历史过程有过非常详细的梳理和深入分析,撰写过系列论文,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见左玉河:《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从“改正朔”到“废旧历”——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拧在世界时钟的发条上?——论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21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

  ③见黄遵宪:《日本国志》卷九《天文志》,光绪十六年羊城富文斋刊,第99页。另外,成书于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城市指南《沪游杂记》注释西历曰:“西历无闰,故以三十日为月小,三十一为月大,核之三百有六旬又六日,仍与中历无异。惟日辰不无参差,元旦较中国先一月耳。”可见,该书作者葛元煦也以为西洋历法无闰。参见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3页。

  ④《西洋历法缘起》,《魏源全集》第七册之《海国图志》卷一百,岳麓书社,1998年,第2251页。

  ⑤学者李玲曾经细致分析过黄遵宪青年和中年时期改历观的前后变化。参见李玲:《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学术月刊》2004年第12期。

  ⑥⑦⑧黄遵宪:《日本国志》卷九《天文志》,光绪十六年羊城富文斋刊,第99、99、100页。

  ⑨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卷四《东行日记》,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第323页。

  ⑩钱单士厘:《癸卯旅行记》卷中,《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年,第710页。

  (11)(12)阳湖孟森:《银行簿记学叙》,《法政学交通社杂志》,东京,1907年第一号。

  (13)(14)阳湖孟森:《历法议》,《法政学交通社杂志》,东京,1907年第一号。

  (15)《记载一·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大事记》,《东方杂志》,1909年第6卷第1期。

  (16)渤海姜叔子:《改正朔易服色说》,《万国公报》,1896年7月第90卷。高梦旦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论纪年书后》一文中,曾提及自己于1896年6月的《万国公报》上撰写过有关改正朔的旧文,笔者翻检同期《万国公报》,只查得1896年7月第90卷上刊载的《改正朔易服色说》一文。据此推论,这应当是高梦旦以“渤海姜叔子”为笔名发表的文章。

  (17)梁启超:《改用太阳历法议》,《梁启超全集》第八卷,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2321页。

  (18)梁启超:《改用太阳历法议》,《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2321页。

  (19)黎际明:《教育家宜较正历法之习惯》,《教育杂志》1912年第4卷第5号。

  (20)(21)1947年12月竺可桢在杭州浙江省教育会公开发表《阳历与阴历》的演讲。在演讲之初,竺可桢即申明之所以选择“阴历与阳历”这老生常谈的题目来开讲,缘于一般人对阴阳历仍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参见竺可桢:《阳历与阴历》,《科学画报》1948年2月第14卷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年11月15日 10: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先有“二月二”,后有“龙抬头”
下一条: ·[刘宪 韩雷]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
   相关链接
·[卢梦雅]《诗经》中的时间——葛兰言的节日与历法研究·[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狩猎历法
·[刘宗迪]遥看牵牛织女星·古埃及历法与“二十四节气”惊人相似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2)·[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1)
·[罗苹]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水西首座“向天坟”发现记
·[刘晓峰]古代人怎样发现了时间的秘密?·彝历新年:与祖先同在
·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刘宗迪]太阳神话、《山海经》与上古历法
·[包晓泉]水历:水族自己编排的日子·[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
·[陈芸]时间的复调·董作宾:一盏煤油灯照亮《殷历谱》
·[张新斌]百余年来“黄帝纪年”倡行的两次高潮及意义·[江晓原]历书起源考──中国古代历史之性质与功能
·[何季民]民国初年易俗记·[江晓原]1645年的《西洋新法历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