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陈秋]从婚姻、养老、人口的变迁谈古民居保护与古村落社区发展
  作者:陈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8 | 点击数:8471
 

  余论

  我国古村落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旅游开发与古村落保护之间、古民居保护与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之间的尖锐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成为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关键。古村落的村民能够“安居”、“乐居”,才会有保护古村落的主体意识,并自觉参与到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去。不能靠自上而下的简单行政命令强制村民保留古民居、拆除新式民宅,这样容易导致基层政府和民众发生冲突。

  保护古村落也绝不是“原生态”地保护一个村落社区的贫困与落后,古村落居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必须得到理解和尊重。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居住装备,在古村落居住的人也是向往的,因为他们不是活在古村落的历史中,而是活在当下社会,古村落是和我们的生活同在的当代中国农村社区。如果为保护古村落而限制民众对现代化生活条件的追求,定会在客观上对民众的正常生活造成阻碍。

  (本文发表于《温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5期,编辑:刘慧青)

 

  [①]黄涛《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以浙江省楠溪江流域苍坡古村为个案》(温州大学学报,2009第5期). 邹统钎、李飞《社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爨底下古村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②] 陈志华.由关于乡村建筑遗产的宪章引起的话[J].时代建筑,2000,(3):54一56.

  [③] 2012年7月3日在苍坡村访谈时,村民李西告诉笔者:“那时候的游客太多了,特别是十年前的十一黄金周,真是人如潮涌”。

  [④]苍坡村的人口主要以向外流动为主,近年来也有少部分外来人口(主要是妇女嫁入苍坡村)进驻苍坡村居住,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直接改变原来的通婚圈范围,这些苍坡村的外来的媳妇,或者来自楠溪江上游的经济欠发展的邻村,也有少部分来自中国内陆、西部地区。

  [⑤] 不办婚礼的主要基于家庭经济的考虑,当地村民李帮力告诉笔者,办婚宴对一个贫穷人家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近年来,鉴于娶一个当地女人的成本较高,一些外出经商的年轻人也开始和外省的女子结婚,如果新娘来自内陆欠发达地区地区,基本上回村不办婚礼。

  [⑥]当父母一方去世后,对单身老人的赡养成为各分家的一个重要义务,苍坡村老年单身父母的养老习俗主要形式是“轮吃”。

  [⑦]姜新旺、谭万勇.苍坡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08 .

  参考文献

  [1]胡念望.芙蓉、苍坡以及楠溪江畔的其他村落[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

  [2]黄涛.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以浙江省楠溪江流域苍坡古村为个案[J].温州 大学学报, 2009(5).

  [3]姜新旺、谭万勇.苍坡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陈秋(1976——),女,温州乐清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健瑛]浅析都市民俗“闪婚”现象
下一条: ·[韩雷 杜昕谕]居住空间认同与古村落保护
   相关链接
·[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
·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
·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
·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
·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
·[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
·[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邓启耀]谁的祠堂?何为遗产?·安徽黄山:以产权流转破题古民居保护利用
·[苑利]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深深影响其他遗产的保护·广东江门:“仓东计划”唤醒古村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