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民间文学集成”与民间文学普查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3 | 点击数:11868
 

  五 今后两年的工作任务

  今后两年的任务主要是开展全国民间文学的普查。各个省区要抓紧时间,不失时机地动员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民间文学全国普查。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一刀齐。两年的时间是一个大体的要求,实际上很可能有先有后,但我们希望不要在现在就放松,到时无限期地推下去。各省区根据全国普查进度的要求,做出自己的时间安排。一个省有多少个县,每年搞几个县,排排队,并且把这个安排报到总集成办公室来,使得总集成办公室有个数。将来我们要搞一个地图,像作战指挥一样,把全国的进度都掌握起来。普查是我们这项工作的基础,没有坚实的普查工作,我们的大楼是盖不起来的。希望所有的参加这项工程的同志充分认识到普查的重要性,不要使这次全国民间文学普查走过场。

  还有个问题,就是此前已有的材料跟现在的普查材料的关系问题。各个省都程度不同地拥有一批前任搜集采录的材料,有的保存在个人手里,有的保存在单位资料部门,对这些已有的民间文学记录文本材料,应当进行编目、甄别、挑选,凡是可以入选的,都要拿到群众中去重新核实一遍。应当考虑到过去情况的复杂性,不加核实就拿来用是不保险的。不能走捷径,把现在已有的材料汇拢来就编成一本书,那也未免太容易了。民间文学是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把不同时代搜集记录的民间文学材料汇编成一本书,抹杀了民间文学流传的时代特点和嬗变印迹,非驴非马,是不合要求的。普查工作,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新鲜经验。

  “歌手”或“民歌手”,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一种民间文学家的称谓。现在出现了新的情况,全国各地发现了很多会讲故事的能人,学界把他们叫做“故事家”或“故事讲述家”,一个人能讲几百个故事,讲得比较完整,艺术上有很好的造诣,语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设想,一个区、一个乡、一个村子有这么几个故事家,由于他们讲述的故事数量多、品类多,他们的故事大体上可以涵盖这个地区民间故事的丰富贮藏,大体上可以体现本地民间故事的地域叙事特点和风格。如果我们在一个地区发现了这样的故事家,把这些人掌握了,普查就做到了。要重视这些故事家、歌手的作用,因为一般人讲的片断的东西,有的甚至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与其一家一户地普遍地去搜集,不如去发现几个故事家和歌手。

  凡是普查过的地区,都应当有调查报告,记录情况,经验总结。普查工作应当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云南的经验有参考价值。搜集、编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研究工作,没有研究,就不可能顺利地搞好普查与编辑。在普查工作中,又要慎重、扎实,要防止浮夸风,防止大轰大嗡,防止重复五八年搞群众运动的错误。

  六 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许多同志指出,总会要抓典型。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任何群众性工作,都必须抓典型,以点带面。少数民族地区,要找出典型来;汉族地区,也有好的典型。有些地区要搞“四套集成”,各地根据蕴藏情况和工作力量自主决定。但全国编纂出版的是“三套集成”。史诗集成这次就没有纳入。不是史诗不重要,而是条件不成熟。将来条件成熟了的时候,还可以搞四套、五套。

  我们要防止形式主义,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千万不要把这项工作搞成夹生饭,夹生饭再回锅,损失就大了。但是我们不能等到条件都具备了才动手,要一面干一面创造条件,使我们的工作在全国尽快启动起来。这件文化工程是万里长城,大家都表示不要在自己省里出豁口。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有历史责任感。

  七 关于资料问题

  积累资料是民间文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这个问题多年前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就制定过规划,但是没有实现。包括总会,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资料室。过去(十七年时期)我们有过一个很好的资料室,我们拥有的民间文学资料在全国范围内堪称是最全的。可惜在十年动乱中被肢解了,被瓜分了,一部分流入文化部文艺研究院的图书室,一部分流入了中国文联的图书室,至今没有能够找回来。我们要重视资料的积累。在编纂“集成”的过程中,应当有步骤、有计划地把资料积累抓起来。除了总会要建立资料中心以外,各地分会也要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资料中心,搜集和保存这次普查中得到的民间文学的材料、民俗学的材料、民间艺术的材料。现在外宾反映很强烈,到了北京只给他们看芭蕾舞等洋货,真正民间的歌舞、民间的艺术却看不到。在座的各省负担“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同志,应当有一个规划和构想,努力发展我国的民间文学事业,使每一个城市都有民间文艺的中心。

  我们应当有计划、有系统地出版一些民间文学资料本。从50年代以来,有好几个省、自治区曾有计划地编印过一些资料本,五六十年代采集的那些民间文学资料所反映的,是那个大变革的时代的社会现实,带有大变革时代的社会内容和艺术特点,故而是异常珍贵的。粉碎“四人帮”以来,又有好几个省后来居上,搜集成绩卓著。在这次民间文学的普查中,我们要把采录到的各种民间文学作品以县区为单位汇编并印成资料本,这样就不易失散了。我们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工作,主要是两个任务:一个是出人才,一个是出成果。成果包括公开出版的书、内部资料和研究著作。过去我们编辑出版过几套大的丛书,如50年代的《民间文学丛书》和《中国民间文学丛书》,60年代的《中国各地歌谣集》、《中国各地民间故事集》,80年代的《民间文库》,但都不完整,有的省区缺位,因此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民间文学丛书,也没有一套像样的内部资料出版。中国民研会也应当下决心编出一套中国的民间文学资料来,因为将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的省卷本出版,充其量也就是一百多卷的规模,不可能把这次全国普查中搜集到的所有资料无一遗漏地都包括进去,许多没有被选入的材料因此而失散了,不是很可惜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关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
下一条: ·[刘锡诚]民间文学普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