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施惟达]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
  作者:施惟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24 | 点击数:9631
 
实际上,在新的民族文化恢复或重建的过程中,参与者是非常多重的。继续以双凤村土家族的摆手舞来说明民族文化恢复或重建过程中的多重参与者。据调查称:
 
经过了文革的冲击,改革开放以后,还会摆手舞的只有三十几个人了,摆手舞再一次面临失传的危险。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对此极为重视,自1984年始多次专门组织干部和村民学习跳摆手舞。并在土家族传统节日和国庆等重大节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摆手舞活动,并通过文化研究机构和企业等扩大宣传力度,吸引了中央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2003年7月的村寨调查中,村民为调查组组织了一次摆手舞。这次摆手舞虽然纯粹是表演性质的,但村民们都认真对待,提前多天就开始排练准备。并且表演了跳摆手舞之前的祭祀仪式和“茅古斯”舞。村民用于表演的道具服装等都是当地政府机构为他们专门购买的,只在活动时穿。(注:参见马翀炜等人的调查。)
 
可以看出,县委县政府是恢复摆手舞的积极倡导者。地方政府对恢复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除了贯彻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外(特别是在民族自治地方),与他们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或宣传价值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调查组在当地一所小学的宣传栏上抄到的一位叫彭武满的县派扶贫干部所作的诗歌可以很生动地反映了这种认识 。
 
请到双凤摆手来
山外的姑娘,山下的哥哎吔 请到双凤摆手来 犁耙下田桐花开 社巴山歌唱开怀 捧起一碗茶摆手摆得秧门开 夏季山里好凉快 木叶吹歌引你来 锦鸡画眉绕你飞 姑娘耶,哥哥哎吔 山里妹子长得乖
秋季里来更气派 请你多邀客人来 待客自有苞谷酒 姑娘呀,哥哥哎吔 核桃板栗满山采 冬季盼你踏雪来 挖土锣鼓闹山崖 给你猎枪去赶肉姑娘呀,哥哥哎吔 麂子白面任你抬 山外的姑娘耶,山下的哥哎吔 摆手堂上情满怀
 
以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来提升本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外来者,从而发展地方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普遍作法。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时间,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是以传统节庆为重要表现形式,组织大规模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兴起的热潮,这股热潮至今持续不断。如内蒙古自治区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大理的白话三月街,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等,都是各级地方 政府组织的大型民族节庆。可以说,几乎在全国的每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或州,都有政 府组织的大型民族节庆活动。
而作为文化持有者的少数民族,也从传统文化的复兴中找到了自己在一个开放世界中的表达方式,因而积极地投身于这项活动中。他们尽其所能通过回忆、创造等方式,恢复重建自己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如双凤村的文化精英和广大村民们。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是多少有些处于被动者的位置。
外来者也有对恢复和建构民族村寨文化感兴趣的。一是研究者,如调查组;一是开发利用者,如在本地或到大城市中去经营民族文化园的人。在一定意义上,这些人也会对民族村寨文化的恢复和建构产生重要影响。经营者会对民族文化的商品价值更有兴趣,并可能忽视其在民族社会中的真实性价值。比如他们会随意夸大民族文化中的某些成分,或是任意删改拼接,使之表象化,以招徕或迎合观光客。这种商业化的民族文化会被固定下来并取代原有的东西。而研究者也可能因自己的立场或主观好恶影响对传统民族 文化的解释。
还有一种人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恢复和建构中作用至关重要,他们是该民族的精英人物。多数情况是,这些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民族群体中的一员,又是国家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他们一方面在宣传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一方面也在挖掘宣传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的民族意识要强于普通的村民,对民族文化的恢复和建构的愿望也特别强烈。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熟悉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存在的意义。乌兰宝力格嘎查出生的内蒙古鄂温克族研究会副会长杜·道尔基先生是一位资深的鄂温克族学者和语言学家,在长期基层工作中对本民族语言产生了极大兴趣,并深入收集研究,为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和建构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主要研究成果有《鄂温克汉语词典》(简称《鄂汉词典》)、《鄂温克村寨地名》、《鄂温克民族姓(氏)名(字)特征及其写法》等。一些少数民族的退休干部回到村寨,也从事民族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
另外一些村寨的文化精英,更是恢复和建构民族村寨文化的中坚力量。如鄂伦春族新生村的民间故事家、说唱家莫庆云,1987年6月18日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授予“民间故事能手”的称号。他了解鄂伦春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民谚、民俗等,博闻广见,深受群众欢迎。据初步统计,不同调查人员向他采录的故事约百余篇,民歌40余首,为黑龙江省和黑河地区搜集、整理和保存鄂伦春族的民间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多重力量的参与,使传统民族村寨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恢复和建构的蓬勃态势。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文化的维系和传承也是脆弱的。
第一、这些恢复或重构的民族村寨文化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耦合进民族村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道德活动中。也就是说,这些文化在民族社会中的真实性问题没有解决。民族文化是民族社会整体结构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其他的部分单独存在。因为文化不仅是一种符号形式,同时更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比如说,跳摆手舞是整个宗教祭祀活动的一部分,它有着祈求神佑,以获丰收的主要功能,并有狂欢、团结、社交等多重意义,如果在双凤村的现实生活中,它的这些功能和意义都被其他的活动和方式所取代,如通过化肥农药等技术手段来取代祈神、生产生活更多是靠自己而不是靠集体、通过看电视来获得娱乐、外出有更多的社交机会等,而这项活动又没有政府的支持(包括组织领导和经费支持)的话,这样的文化活动就很难制度性地维系下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潘艳勤]布岱人的“廾桥”仪式与“不落夫家”
下一条: ·[陈宇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初探
   相关链接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及其现代建构·[朱和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现代建构
·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逻辑(论文摘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