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萧放:明清时期的端午节俗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25 | 点击数:16126
 

  清代南方竞渡风气依然浓郁,两湖地区自不必说,在鄂西宜昌,有所谓大端阳之说,“五日竞渡,楚俗咸同。至十五日名曰大端阳。食角黍、饮蒲酒如前。十三、十四、十五,龙舟尤胜,与他郡异。”有人诗咏其盛况,“天下无舟不竞渡,峡中有鸟只争飞。”(乾隆《东湖县志》)孝感县志记载:县河每年造龙舟,谓之打龙船,说:“不打龙船人多疫病。”

  江南苏州、扬州、杭州等地作为吴越的故地,沿袭了端午竞渡的传统,不过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游乐。重点展示舟船的华丽、水面的嬉闹等。

  苏州称竞渡为“划龙船”,苏州龙船根据城内的地理位置各用一种颜色为标志,龙船有旗杆,中舱伏鼓手,两旁划桨的十六人,俗称为“划手”.篙师手执长钩,站立船头,称为“挡头篙”.在船上高亭上有一个漂亮的小儿装扮台阁故事,俗称“龙头太子”.小儿根据指挥表演各种水嬉节目,有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诸戏。船舵为刀式,执舵者称为“挡舵”.画舫游客竞相抛掷土罐入河,由龙舟中人竞争土罐,以此为乐。得土罐多者受上赏,号为“做胜会”.还有抛鸭入河,龙舟人入水争鸭的娱乐。出龙之前数天,就要祭祀神灵,预先演示,名为“下水”.上岸送神。称为“拔龙头”.龙船的当头之人,大都是里巷中的闲人。五月初一,互相往来贺节,称为“拜客”.然后人们每天聚集塘河之旁,当时男女老幼,倾城出游,“山塘七里,几无驻足之地。河中画辑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欢呼笑语之声,遐迩振动”.百姓买买耍货食品,“所在成市”,十天才结束,俗称为“划龙船市”.晚上万船灯火,尤为奇观,俗称“灯划龙船”.城中布坊人划小船,鸣金伐鼓,划桨如飞,俗呼“烟囱洞”.这是古代越人飞凫的遗制。(《清嘉录》卷五)

  扬州五月有龙船市,龙船市自五月初一起至十八日止。在四月晦日试演,谓之“下水”;止十八日牵船上岸,称为“送圣”.船长十余丈,前为龙首,中为龙腹,后为龙尾,各占一色。船上小儿表演同苏州。有人往水中掷乳鸭,或者掷土瓶、猪胞等,龙船执戈竞斗,称为“抢标”,舟中常有人飞身入水抢之。端午后,龙船由外河进入内河,称为“客船”.送圣后,奉太子于画舫中礼拜,祈祷收灾降福,“举国若狂”.(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

  杭州,端午竞渡的时间大约在五月初一至初十之间,竞渡如明朝仍在西湖,龙舟有四五条,船长四五丈,头尾均高,彩画如龙形,中舱有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及秋千架。小孩装扮太子,站立不动,随秋千上下。旁边列有十八般武艺。船尾是蜈蚣旗。中舱下层敲锣,旁坐水手划船。如果做会,看船停泊湖中,龙舟四周围转,鱼贯而行,如有人抛物件,水手下水争抢。最难的是抢钱与鸭,钱易沉入水中,鸭则下水四处游走,“各舟争逐,大有可观”.(范祖述《杭俗遗风》时序类)

  端午节在明清时期依然保持了古代民俗两大传统:避毒保健与竞渡嬉戏,当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一,人们的信仰心理有所弱化。人们的端午装束出现了偏向观赏趋向,无论是打扮小儿女,还是妇女佩戴健人之类都表现了这一点。在龙舟竞渡中,竞赛的意义虽然也仍然流行,在有的地方甚至很浓烈,但在江南大多成为一种龙船展示会,即所谓“龙船市”,竞技的形式也出现重大变化。第二,节俗中伦理社会关系有所强化。人们更多地将节日视为社交节日,相互往来拜节,馈赠礼物。即使是寺院道观也只是跟平常往来的施主、信众进行神符的馈赠。这些民俗现象都体现了明清节俗的新特点。

 【↓PDF版下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2年6月25日 C3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下一条: ·在端午节中唤回传统的文化记忆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姚春敏]明清以降乐户族群在地化过程探微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刘德增]入乡随俗与故乡记忆:明清以来中国移民的文化选择·[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