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致意,以青春的方式面对传统
——解放周末·文化遗产日特刊
  作者:记者 刘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11000
 

非遗学社的学生在采访土家族歌手刘开南 
 


  他们也亲历过年事已高的传承人讲着讲着把故事讲“串”了的遗憾;体味过方圆数十里的山寨没有一个年轻人能够接上一句成调山歌的辛酸

  2012年5月6日,长江大学东校区大礼堂。

  一台中国-巴基斯坦民俗文化交流文艺晚会正隆重上演。中国学生和巴基斯坦留学生表演的两国民俗歌舞,不时赢得台下师生的阵阵喝彩。

  这是“长江非遗学社”首次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长江大学目前有300多名巴基斯坦留学生。在日常的文化碰撞中,新一届“非遗学社”的同学们瞅准了“中巴交流”作为创新的突破口。

  对于这种国际化的“非遗”交流,孙正国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来就是一项世界性的活动,这种方式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突破。

  与此同时,“深度回归家乡大调查”、“剪纸培训班”等活动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或怀着新奇,或揣着朦胧的喜爱,走近“非遗”。

  “非遗学社”指导老师卢川对此深有体会,这位被学生们称作“川川老师”的80后告诉记者:“兴趣是最好的切入点。其实很多学生对’非遗‘是有兴趣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寻找一种通道,把我们所了解的东西介绍给他们,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和认识’非遗‘,并懂得欣赏。”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也指出,目前全国高校民俗、“非遗”类社团数量逐年增长,通过论坛、微博等新媒体手段,社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日益密切。今后,国际化视野、跨地域合作可能成为这些学生社团发展的趋势。

  看到社团的成长,老社员刘慧不吝称赞:“一个剪纸班剪出了一段国际友谊,我对师弟师妹们除了祝贺,还有敬佩!”

  这个当过“非遗学社”第二届社长的女孩,本科时曾在《中国社科院报》发表过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保护的论文。2010年,她还和苏长鸿一起被破例邀请参加中国民俗学会年会,在与会的社科院研究学者和高校老师中,小字辈的他们分外惹眼。

  如今,刘慧在武汉一所高校后勤处上班。每天打开电脑,她都会习惯性地登录中国民俗学网和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关注母校“非遗学社”的新动态。

  过去的一年,刘慧一面工作,一面考研。今年9月,她即将成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一名新生。

  她笑着说:“还是放不下。”

  和刘慧一样“放不下”的,还有一批从“长江非遗学社”走来的同学们。从社团成立算起,社员中考上全国各高校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有8人,还有1人考取了人类学专业研究生。

  也有一些年轻人兴冲冲地来,又静悄悄地走了。毕竟,顶风冒雨走村串户、耗时数月只能绣三两枝梅花,对习惯了看大片、玩智能手机的年轻人来说,太过寂寞。

  在四处采风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亲历过年事已高的传承人讲着讲着把故事讲“串”了的遗憾;体味过方圆数十里的山寨没有一个年轻人能够接上一句成调山歌的辛酸。许多稀有的民间技艺和民风民俗,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守护,刻不容缓。

  守护,更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有时候,那些古老的智慧依然可以解释今天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活明白了。”刘慧这样说。

  原来,无需“使命”、“责任”这样宏大的语汇,当朝气蓬勃的青春遇见历经沧桑的“非遗”,一切追寻与唤醒,都是发自心底的自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2012-06-0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温州大学:民俗学文献与温州地域特色文化数据库开通使用
下一条: ·多所高校参与 中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工程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