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景圣琪]“改火说”与唐代寒食诗的兴盛
  作者:景圣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3-18 | 点击数:16181
 

但随着寒食的不断发展,“介子推说”对寒食所造成的阻碍作用也愈来愈大。原因在于此说没有能使寒食与儒家经典发生联系,故上文所述及的寒食诸种功能均不在儒家礼的范畴内,从而构成了寒食与儒家礼的对立。关于这点,可以从两则史料看出。一则是《晋书》卷105《石勒载记下》中后赵君臣对是否禁寒食的争议。石勒先是下令禁止寒食,原因是“前者外议以子推诸侯之臣,王者不应为忌,故从其议”;后来后赵境内发生了大的灾害,于是有些大臣又上疏要求恢复寒食,“去年禁寒食,介推,帝乡之神也,历代所尊,或者以为未宜替也。一人吁嗟,王道尚为之亏,况群神怨憾而不怒动上帝乎!”后赵群臣的这种分歧实际上与“介子推说”密切相关。因为此说中的“介子推”有双重指向,既指历史上实有人物一一春秋名臣介子推,又指神灵介子推。当其指称前者时,随着寒食在上层社会的不断扩散与传播,君王们也参预其中,这显然有违于儒家君臣有别之礼,所以应该禁;当其指称后者时,禁止寒食又显然有违于儒家敬天畏神之礼,所以又不应该禁,因此禁与不禁都存在问题,于是石勒下诏让群臣再作讨论。但从石勒所颁诏书称“介子推”为“朕乡之神”及“非法食者”来看,尽管在“介子推说”中介子推可以指称神灵,但是此神灵又不出于儒家经典,因此面对要求恢复寒食的大臣,石勒要求“尚书其促检旧典定议以闻”,这里所谓的“旧典”就是指儒家经典,结果因为没有能够找到,所以石勒作了一个折衷处理,只允许寒食在局部地区盛行,“并州复寒食如初”。
  另外一则史料是宋代大儒胡寅对北魏孝文帝禁寒食所作的评价,《文献通考》卷97《宗庙考》7“祭祀时享”:
  四时之祀,天子用孟月,礼之正也。若寒食,其始既不出于先王,其节或跨乎仲季,非天子之所宜行也。苟以为祖宗常行,有其举之,莫敢废也,盍亦择礼之中否而行之欤!寒食之祀,始于晋人思介之推之焚死,为之不火食。然则有天下国家者,以是日祀其祖孝,可谓不经之礼。虽祖考行之而未暇革,今而革之,去非以从是,何不可之有?魏孝文断然行之,不骖者,卓矣。
  行文中所谓的“始于晋人思介子推之焚死,为之不火食”即“介子推说”,胡寅认为孝文帝禁寒食与之密切相关,因为它使得寒食成为了“不经之礼”,所以他站在维护儒家礼的立场上,肯定并称誉孝文帝此举是“去非以从是”、“不腰者,卓矣”。
  总之,“介子推说”使寒食成为了“不经之礼”,从而与儒家礼构成了对抗,故在此解说之下的寒食越是发展,两者对抗就越为激烈。朝廷作为儒家礼的维护者,必然会对此现象有所干预。事实上,寒食自东汉起一直受到官方朝廷的禁止。如东汉并州刺史周举,《后汉书》卷6l《周举传》载:“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如三国时的曹操,他颁布了《明罚令》曰:“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子胥沈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子推独为寒食,岂不悖乎。”如后赵的石勒,《晋书》卷105《石勒载记下》:“去年禁寒食”;如北魏孝文帝,《北史》卷3《魏本纪·高祖孝文帝》:“辛未禁寒食”、“辛卯,罢寒食享”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上一条: ·[陈泳超]寒食缘起:从地方性到普泛化
下一条: ·[高洪兴]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
   相关链接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唐诗梦]乡村振兴背景下衡南“烧饼”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岁首就新 改火以春:山西人年俗中的“旺火”
·[张小稳]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裘錫圭]寒食与改火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