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中青调查:87.5%公众希望保留更多过年传统习俗
  作者:记者 黄冲   摄影/图:杨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31 | 点击数:9817
 

  61%的人表示中国人的人气都在“过年”中体现出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调查中,65.2%的人表示会在过年时给新的一年制定计划。

  在北京工作的安徽籍青年小何,今年没有回老家过年。“回家一趟开销太大了,想混出个‘人样儿’再回家。我现在就是人们说的‘蚁族’吧,在现实的社会中摸爬滚打。一直在迷茫,一直在痛苦,一直在奋斗。”

  他最近把QQ空间的背景音乐换成了《恭喜发财》。“小时候一到过年满大街都在放这首歌,听着这么喜庆的歌,觉得自己就在过年了。”腊月二十八上午,他上街买了副对联和窗花,贴在租来的房子里,“祈盼新的一年顺心如意,希望家人放心、开心,希望我和她能有幸福的未来。”下午,他洗了个澡,去理发店做了个新发型。看到自己崭新的形象,他觉得浑身充满了朝气。“让自己有点精神气儿,奋斗起来也更有劲儿。有再多痛苦和迷茫,也是过去的事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会好好规划,不会虚度。”

  “过年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万建中说,大家之所以这么看重过年,就是因为这是除旧迎新的时候。把旧的除掉,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迎接新年到来。不管什么人,总是认为新的一年比旧的一年要好,总会对未来的一年充满期待,这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普遍拥有的积极的生存智慧。

  调查中,61.0%的人表示中国人的人气和精神气都在“过年”中体现出来了。

  李汉秋说,年终岁首是辞旧迎新、“天增岁月人增寿”之时,也是庆享一年成果、规划新年生活、燃起新的希望之时。连绵几千年的中国年俗文化所积淀的民族心理祈愿是很丰富的。择要而言,一方面是丰衣足食。这在习俗上表现为穿新衣、备年货,吃年夜饭要有鱼,正月初一要吃年糕,祈望年年富裕有余,一年更比一年高。另一方面是团圆平安、和谐吉祥。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尽享天伦之乐;拜年氛围中尊老爱幼,互致祝贺;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挂灯笼、放鞭炮、逛庙会,充盈着求吉迎祥、普天同乐、天人和谐的气氛。“年俗文化心理的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分别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内在动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

  万建中认为,过年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政府、学者、社会精英,在这方面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尽量营造过年的气氛,为老百姓过年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让春运返乡的人在路途中更舒适一些。媒体要营造更浓郁的过年气氛,政府可以敦促商业系统准备更丰富的年货,还应该推动更多传统习俗活动的开展。

  李素菊在国外过了4个春节。她感到,过年对海外华人的号召力非常强,即使是不太熟悉的人,都要聚在一起过年。很多外国人也在通过这个节日了解中国。过年是宣传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别好的形式。

  最近几年,李素菊每年都会组织社工在社区宣传节日文化,足迹遍布北京东城、西城、朝阳各大社区。他们会在社区宣讲春节文化的历史、渊源,还会组织一些互动游戏。很多人参加完活动都感叹,传统文化原来还有这么多内容。

  参加这些活动的,很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的记性通常特别好,社工宣讲完提出问题,孩子们总能很快回答出来。他们还做了一棵祈福树,让大家写下对新的一年的愿望祝福。李素菊发现,孩子们写下的期待,不仅仅是祝福自己,更多的是为父母、亲人、朋友、国家而祝福。他们的真诚愿望,体现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总是让她非常感动,并感觉到未来充满了希望。

  调查中,43.4%的人说,“过年”是“新的开始,新的计划”;41.5%的人表示“过年”是“对未来的祝福和憧憬”。

  本报记者 黄冲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年01月31日07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龙年春节:各地宗教寺庙速写
下一条: ·[周磊]新疆禾木:冰雪窖藏的图瓦人春节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雨婷]锦绣鞠艺
·[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