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李根]拉祜族传统宗教文化特点
  作者:李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0 | 点击数:10797
 
 
三、拉祜族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相互渗透
 
五彩缤纷的拉祜族民俗,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宗教的折光;而许多宗教活动、宗教节日、宗教规范业已演变为民俗文化内容。当人们步入拉祜族社会中,观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年节等,常常难以确切分清哪些属于宗教文化,哪些应归为民俗文化。例如,拉祜族衣着习俗,包括服饰的形状、式样、图案、色彩等都隐含着特定的宗教内涵。传说,拉祜族妇女的服装式样为天神厄莎所定,织布做衣也是厄莎所教。拉祜人衣着尚黑,黑色的宗教含义是代表着勇敢吉祥。拉祜族衣服、挂包等物上的几何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每种图案都蕴含着特定的宗教意识。历史上曾记载,拉祜人有过在头顶中部留一撮长发的习俗。据称这撮长发从生下来就留起,从不剪不剃,称为“魂毛”或“性命毛”。人们认为留“魂毛”能避邪驱恶,长命百岁,故而极为重视与神秘。拉祜人食俗方面,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每年新谷收获,拉祜村民都要以新米敬奉神灵和祖先,以求继续保佑人们五谷丰登。新米饭敬狗这一习俗,也是原始宗教崇拜观念的体现。狗作为游猎民族不可缺少的助手,理所当然会受到神一般的敬重。
在居住习俗方面,每逢建盖新房,拉祜人要占卦选址,选择风水好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获得神灵保佑。迁入新居时,也要进行宗教祭祀。如有的拉祜族村寨迁新居时,要先举行安“灶神”仪式。有的地方,如果家里人暴死,便要弃之原居,另造新居。祭家神习俗也盛行于一些拉祜族地区。外出时,人们也要占卦,看是否适宜出门。新生婴儿出生,免不了要认真热闹庆祝一番,其形式多半具有宗教色彩。如若有人生了重病,常常要求助神灵的帮助,即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灵魂不死观念,使拉祜人的丧俗从始至终以宗教形式进行。首先是鸣枪报丧,通知亲友悼祭,同时杀牲祭奠死者亡灵。一边将祭品放在祭台上,一边念咒语,如“这些猪鸡给你带去吃吧”等等。停尸吊祭时,死者家属要请摩巴唱祈福歌谣,为死者招魂引路。招魂路线从遥远的民族发祥地到死者的住地,沿途主要地点一一点到,目的是使死者亡魂能归故里。装殓出殡时要占卦选点,并进行繁杂的祭祀安葬仪式。以后,亲人每年都要到坟前扫墓,一方面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另一方面是求助于死者亡灵的保佑。
拉祜族民族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有关,有的就是宗教节日或由宗教活动演化而来。如在拉祜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年节“扩塔节”期间,祭神祭祖是重要内容之一。拉祜人传说“扩塔节”是天神厄莎创订的,所以每逢过年都要祭祀天神厄莎。火在拉祜人心目中是极其神圣的。人们赋以火许许多多神力和编织出许多神奇动人的故事。“火把节”则是拉祜人神祖英雄扎努扎别受到怀念与纪念的节日。八月哈巴、祭祖节、二月八、清明节、圣诞节等实际上就是宗教节日或是由宗教节日演化来的。
拉祜人的禁忌习俗多与宗教禁忌有关。如病人送鬼期间,不准外人到家中住宿。每天清晨祭神时,人们不能高声谈笑,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吹口哨、弹口弦、吹笙;不能提及鬼神。父母死日为忌日,不舂碓、不生产、不下种、不卖东西、不出行、不盖房子、不办婚事。妇女生孩子不满三天,不准外人进入家中。每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不舂碓、不耕作。属虎日不下种、不生产等都与宗教观念有关。
 
四、拉祜族宗教文化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密切相联
 
道德,本是依靠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信念、舆论来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宗教把道德纳入自己的教义之中,将其变为规劝谕人的宗教教条,并通过宗教活动的形式灌输到信徒中去。由于宗教较之道德更具有约束力,因此,通过宗教传播伦理道德规范更能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这一点,在拉祜族社会中表现的十分明显,如拉祜人有敬老的传统,认为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最先看到的,老人是寨子里懂事最多的人。因此,人人都要尊敬老人,要把享受让给老人。特别是由于母权制在拉祜族社会的长期存在,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备受尊重。
佛教也将社会伦理道德与宗教教义结合起来,形成系统规范的佛教伦理道德。其主张五戒十善业,强调不杀生,对人仁慈,反对以强凌弱;不偷盗、不邪淫、不欺狂即不以言诈人,要诚信正直、要禁绝不良嗜好及在身业、语业、意业方面自尊自重自爱等等。基督教中的摩西十戒中关于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别人妻子财物等,在拉祜族社会中起到了一定良好规范作用。
关于宗教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用黑格尔的话说,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直接相联的,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手法使人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从拉祜族的传统文学艺术中,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一点。著名的创世纪史诗《牡帕密帕》是讲述天神厄莎如何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和人类的,其间的一切活动无不描述为神的活动。一切成就是神支持关怀的结果,一切灾难均是神的惩罚所致。神话传说《扎努扎别》中的拉祜人神祖扎努扎别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他同天神厄莎的每一次对抗,都运用了人所不及的神力。在拉祜人其他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婚恋故事、年歌、儿歌、情歌、劳动歌等文学艺术作品中,几乎都涉及到宗教方面的内容。当佛教、基督教传入拉祜族地区后,其文学作品应该更直接与宗教内容有关了。老拉祜文的诞生,是基督教传教的结果。摩巴、传教士作为民族的知识分子,既从事宗教教育,也进行文化教育。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大都是由他们继承、发展和传递下来的。另外,拉祜人的歌舞器乐,不仅仅用于自娱自乐,很大程度上还用于宗教活动中,其绘画、编织、刺绣等手工艺品,题材也往往选自宗教方面的内容。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04期,第42-46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光成]传统禁忌习俗与生育健康
下一条: ·[潘鲁生]乡土中国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心得
   相关链接
·[杨雪]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黄静华]拉祜族史诗的生长和延展:书写文本的意义阐释
·[王丽清]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场域探究·[黄静华]作为民俗生活实践的拉祜族“厄莎”叙事
·[黄璜]拉祜族“古根”演述者的个案研究田野报告·[艾菊红]文化再生产与身份认同: 以澜沧拉祜族的旅游业发展为例
·[黄静华]史诗文类视角中的拉祜族“古根”叙事传统·[原源]异乡田野考察记
·[高健]少数民族神话的当代变迁:以拉祜族“牡帕密帕”和佤族“司岗里”为例·[王正华]拉祜族服饰文化概述
·[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赵德利]和谐的节庆狂欢
·[巫达]传统宗教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苏翠薇]拉祜族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初探
·[晓根]拉祜族传统居室文化特点及其演变·震撼:拉祜族原生态歌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