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杨丽云]人类学互惠理论谱系研究
  作者:杨丽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21 | 点击数:27191
 
第一、礼物与商品。礼物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源地,并与商品经济一起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交换形式。在这里,学者们注意到了礼物所包含的“赠予”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1.它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斤斤计较交换价值的大小,也不要求即时回报,而商品交换恰恰与此相反。2.礼物经济隐含的“契约关系”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理性化而逐步向商品经济的法律关系发展。3.礼物是“非异化物”,而商品是“异化物”。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异化”是私有财产的转化。商品交换是处于相互独立的交换者之间可进行的可异化的东西的交换,而礼物交换是处于相互依赖的交换者之间进行的不可异化的东西的交换。(注:[英]C·A·格雷戈里著《礼物与商品》,6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马林诺夫斯基基于对特罗布列恩群岛的库拉交易的材料对其所有支付和赠予形式进行了分类:1.纯馈赠/纯礼物。这是个人给出一些物品或提供一种服务而不指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行为,如慈善救济之类、夫妻间和父母子女之间的礼物。2.没有严格等值和经常性回赠的习俗性馈赠。如丈夫从妻子的兄弟得到的礼物、男性为其女性亲属及她们的家庭的义务、丈夫对妻子的兄弟的义务。3.服务的酬劳。给巫师的馈赠、男女相悦的馈赠、葬礼服务的酬劳等。4.价值相等的礼物回赠。朋友之间的、邻居间的礼物往来,这种行为是互惠的。5.涉及特权、头衔和非物质所有权的物品交换。巫术、举行的舞蹈的报酬、继承园圃的业权等。6.延迟支付的礼仪性物物交换。大型的、礼仪性的循环交换,如库拉交易。7.单纯的交易。即单纯的物物交换。(注:[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54~163页,华夏出版社,2002年。)在他的分类形式中,始端是纯馈赠,中间是互相重叠,越来越侧重交换,强调对等性,末端是纯粹的物物交换。这是一个交换的序列。马林诺夫斯基的“纯礼物”概念受到学者们的批判,后来,他本人回收了这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惠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给予是因为他期待报偿,而一个人回报是由于其伙伴可能中止给予的危险。一切权利和义务都“被置入互惠性服务 的均衡链中”。另外,他还认为人类的交换是普遍存在的,但交换的形式和意义随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注:王铭铭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143页,三联书店,1997年。)这个观点体现了人类学家的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和研究互惠时所持的态度。
互惠在波朗尼的观念中与再分配、市场交换三者组成了三种社会整合模式。波朗尼认为“互惠的交换”指的是以社会义务作为物品和劳力交换的基础,其交换目的是非物质性、非赢利性的,这种交换制度在原始社会中最常见。(注:王铭铭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143页,三联书店,1997年。)一般发生在特定的对称组织中如血缘和伙伴结成的共同体中,特别是在有互相“赠予”的义务行为的亲属和朋友之间。它多表现为以“礼物”为媒介的义务性“赠予”关系。这种赠予是广义的,并非仅限于财物或服务方面,而指的是一种互利互助关系。要实现互惠,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所有人都会尽其所能进行生产并且都有互相分享的意愿。波朗尼据此得出结论:互惠的动机显然不是个人私利,而是害怕在社会上受到轻视、排斥或降低声誉与丧失身份。
在莫斯的观点中,礼物是一种“非异化物”,而商品是“异化物”。他还提出了礼物 经济演化的“三个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是“全面性报称”系统。其中,两个氏族相互对立,并交换“礼节、娱乐、仪式、军事援助、妇女、儿童、舞蹈和宴会”。第二个阶段是礼物经济。因为全面性报称“构成了我们所知的最古老的经济体制,是礼物交换产生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商品经济。从他的三个阶段理论可以看出,其交换理论的中心是货币概念,货币是礼物和商品交换的手段。(注:[英]C·A·格雷戈里著《礼物与商品》,16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莫斯对礼物互惠并没有明确的分类,只是笼统地说到礼物可以分为对称的和不对称的。(注:[法]马塞尔·莫斯著《礼物》,2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他对互惠的界定却是用礼物对称来界定的。他的互惠概念是这样的:礼物以对称的形式规范着转移运动:给予——接受和回赠——接受。这种对称就是互惠。(注:Susana Narotaky,NEW DIRECTIONS IN ECONOMIC ANTROPOLOGY,PP.43,PLUTO PRESS,1977。)
帕里和布洛克对礼物和商品间的区别是这样理解的:多数社会都有两个相关但是独立的交易秩序,“一方面是关系到社会或宇宙秩序长期再生产的交易秩序;另一方面是可以为个人竞争提供场所的短期交易的‘领域’。”(注:阎云翔著《礼物的流动》,1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第二,妇女交换。在这里,女人交换被认为是社会交换的基础。伴随着女人的嫁出,女方的家庭和女人嫁入的家庭之间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靠双方家庭因当地文化影响而构成的物品和人文精神的交换而得以巩固。同时,女人交换的不同类型必然导致与其对应的不同社会关系。
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亲属的基本结构时,是从女人交换来入手的。他把社会关系分成两种不同的交换体系;一种是二个群体互换姊妹做妻子的封闭系统,即限制的交换(restricted exchange);另一种则是三个以上的群体之间循环交换的开放系统,即一般交换(generalized exchange)。他认为,限制的交换是礼物交换的原形,一般交换是其更高的发展形式;最后,东西的礼物交换又是进一步发展的形式。(注:[英]C·A·格雷戈里著《礼物与商品》,18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他这种分类法,在方法论上犯了错误,他只见到交换体系中客观的机械法则而忽略了礼物流动中个人的主体性。正如波努底留(Pierre Bourdieu)所批评的:他是从个人或集体的行动的时序来说明实践的经验及实践的知识对理解交换关系的重要性;交换的策略也是从时间的结构、方向与韵律来建构意义,却忽略了送礼与答礼之间的时间的间隔所代表的意义及延迟答礼的时间策略等问题。(注:林淑蓉《生产、节日与礼物的交换:侗族的时间概念》,232页,载黄应贵主编《时间、历史与记忆》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9年,台北南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辉]用视听语言来解释人类文化现象
下一条: ·[方素梅]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沿江经济向西部民族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相关链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游红霞]妈祖文化与郑成功文化的谱系交融及其对两岸民众认同的影响·[杨丽嘉]颠覆:杰克·齐普斯童话理论的批判之维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李翠含]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逻辑研究·[雷伟平 宋军朋]三官信仰在马来西亚的谱系与文化认同
·[蔡达丽]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活的文化史书写·[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