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木版年画 路在何方
——中国民协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论坛发言选登
  作者:马志强 高福民 修剑桥 李祥林 倪宝诚 左汉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3 | 点击数:10350
 

  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开发现代绵竹新年画

  河南省群艺馆研究员、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 倪宝诚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杨家埠同被誉为全国四大年画。

  改革开放后,民族传统文化记忆不断消失,民间美术(含木版年画)濒临消亡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创新开发新绵竹年画,就是延续、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举措。

  改革开放后,由于适应民俗艺术生存、生长的土壤已经消失,一度繁荣的胶印年画已失去昔日风采。其实,传统木版年画的衰落,绝非始于改革开放后。建国后,曾提出用胶印新年画、门画、历画取代传统的木版水印“门神”和“灶君”.并取得了极大效果。新门画、历画物美价廉,印刷效果非木版门神、年画所能比拟。一张胶印门神画,印数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然而,传统木版年画依然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形成“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多元共存局面。农民说:“胶印门神是画,不是神。”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关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近8亿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70后”、“80后”的青壮年,都有一定文化素养。他们的居住环境多为现代套房式,玻璃窗已不适应贴窗花、单扇的套房门也无法张贴成双成对的门神,灶君爷也找不到安放的位置。他们对“神灵”已失去了老一代人那份虔诚。传统民俗礼仪日益淡化。新一代农民经济观念的转化,文化层次的提高,居住条件的现代化,西方时尚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他们已不愿接受传统风格的木版年画。而适应现代民居崭新样式的高档年画,如沙发画、名人字画四条屏,大幅装饰性强的年画,在市场上根本见不到。

  新型农民家庭急需富有创意的现代年画,又哪里去寻觅呢?观念必须转变,年画出版也要短、频、快。年画要想生存也要紧跟时代,至少一年换一个新内容、一种新样式,要做到“三不同”,即因地域而不同(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因居住环境而不同(平地与山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因经济条件、购买能力大小而不同。要研究、探讨出版系列配套产品,还要“一条龙服务”,有专人代顾客悬挂、张贴和设计、布置。问题不在年画本身,也不是群众不喜欢年画,而是目前年画的内容与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只有不断更新,才能改变现状。绵竹传统年画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必将愈来愈珍贵,成为现代时尚家庭中的高档观赏和收藏品。老祖宗传下来的“明历明挂”、“填水脚”等绝技、绝活儿,也应该永久传承下去。

  总之,我们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毫不动摇地保护、传承好传统的绝活绝技;更要下定决心转变观念跳出老框框,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迎合新形势、掌握新科技、使用新工艺,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创造、开发出适合现代中国人审美需求的新绵竹年画。

 

  中国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湖南省民协副主席、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 左汉中

  木版年画是中国年文化的产物,它不仅在年文化中产生着烘托节日气氛、美化居室环境的作用,还具有教化劳动者心灵、点亮劳苦大众心灯的积极意义。

  木版年画也是承载吉祥文化最为丰厚的一个品种。

  民间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说法,中国人有把万事万物纳入吉祥这只口袋的本领。就连不招人待见的鼠、蛤蟆、蛇、蜘蛛等小动物,也在民间艺人手中“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赋有积极意义的木版年画题材,如滩头年画《老鼠娶亲》、武强年画《蛤蟆招亲》《盘丝洞》等。

  冯骥才先生将传统木版年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农耕社会农民墙上的电视机”.千真万确,色彩鲜丽、印制精良的木版年画,无异于封建社会贫苦农民家庭的奢侈品。在农民的心中,剪纸、刺绣、木版年画,好比一盏希望之灯。同时,这“电视机”,另外一方面的精神指向,即木版年画所具有的知识性与教化性。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庞杂,人们不仅能从木版年画中吸取生活的信念和精神的力量,也能通过年画,获得开启知识与智慧之门的钥匙。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传统木版年画还能否存在下去?

  木版年画珍品应当走进博物馆。它是研究历史文化、社会科学史料的真正收藏品。

  我们的一些年画生产地,是否都能像河北武强一样,让年画珍藏品进入博物馆,通过专题展览的形式,让观众对木版年画中反映的中国历史、宗教、神话、传说、小说、生产、建筑、风光、戏曲、自然、游戏、节庆等社会生活得以了解。对木版年画这一造型艺术的风格与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别开生面的借鉴。

  另一种探索是借鉴木版年画风格创作的“新年画”.几十年来,美术工作者在这条道上尝试了很多。而山东省的成绩最为出色,陕西安塞、河北武强、四川绵竹、湖南隆回等地也涌现出一些好作品。但从总体上看,“创新年画”在艺术创作多元化的今天,仍然看不到强劲发展的势头。

  这些年来,我们又能看到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走进艺术教学和设计装饰领地,并且取得不俗的效果。这种“新瓶装老酒”的方式,是不是新时期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条最佳出路呢?现在全国大专艺术院校相继成立了设计学院或艺术设计系,传统民间美术已经走进了艺术学院的课堂,木版年画开始被应用于平面设计中。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年画内涵的视觉设计,不但能使设计自身特性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而且还可以拓宽设计思路,实现思维转化。

  国内有许多包装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设计和影视、卡通动画设计,都从木版年画中吸收营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木版年画的线条构成和色彩构成也成为环艺设计的参照资源。用木版年画元素装饰的宾馆、茶馆、饭店,能表达出典雅、古朴的文化气息。

  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应用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想要推广它,将它发扬光大,广为应用,还必须进一步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1年2月1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下一条: ·葛兆光:从历史看中国、亚洲、认同以及疆域
   相关链接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李丙传 黄煦茜]河北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徐晨蕾 李晓东]历史、集散与发展: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
·[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孙冬宁]画中有戏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张宗建]鲁西南地区年画画店、产地及文化区研究·[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
·[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符腾]浅论传统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
·[薛翔]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袍生产现状分析与研究·[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