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烟花禁燃为何这么难?
  作者:张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3 | 点击数:10586
 


  民俗专家:须审时度势移风易俗

  但民间对烟花爆竹的感情短期似乎难以消退——在禁燃最早的广州,尽管措施严厉,兔年第一天仍发生了30多起火灾,罪魁祸首便是燃放烟花爆竹。根据规定,番禺区华南板块处于禁燃范围内,但居民节日期间仍陆续听到或大或小的鞭炮声,2月3日凌晨,华南碧桂园后的山头还发生了火灾。

  燃放烟花爆竹无疑是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对此,政府该不该禁?各界争议已久。在中山大学民俗学教授、博导邓启耀看来,任何传统文化和民俗都应以“人”为本,不能用文化去否定生命。若连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都得不到保障,谈“尊重传统”便是本末倒置。

  他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人赋予的。中国祖先燃放爆竹的本意是求吉利,燃放爆竹本身与吉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两者之间的文化联系纯粹是人们赋予的,人们把燃放爆竹视为吉利的象征。”

  “既然如此,就可以根据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调整象征符号。不一定非要放烟花爆竹,看灯会、逛花市、贴春联同样可以寄托人们求吉利的美好心愿。”

  古时候,人们生活在小农经济的社会环境中,人口密度低,燃放烟花爆竹的场地很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楼越来越多,楼间距越来越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易燃物品越来越多,燃放烟花爆竹,在当下的物质条件下更容易引发灾难。“审时度势地移风易俗,很有必要。”邓启耀认为。

  他认为,在历史长河中,有不少文化和风俗已随风消散,移风易俗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一部分。此外,目前烟花爆竹的文化含义被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扭曲了:“如果单纯求吉利,燃放烟花爆竹就只是为了图个好意头,意思一下就行了。但现在社会上存在不良的攀比之风,比谁放得多,比谁的烟花爆竹规模大。规模越大,杀伤力越大,越容易引发灾难。这就好比烧香拜佛,难道烧的香越多、磕的头越多,神灵就越保佑你?如果我们的风俗真是谁放的烟花爆竹多、谁的排场大,谁就更吉利,那么,这样的传统不要也罢。”

  邓启耀认为,遵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重在继承其中的文化精神,而非一味地求形式。

  链接

  兔年春节烟花酿灾情

  2月3日,新年的钟声刚敲响不到20分钟,沈阳最高楼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就着起了冲天大火,30多亿元的财富付之一炬。火灾因燃放烟花爆竹而起。

  2月7日,浙江淳安因烟花爆竹引发山火,6人遇难。

  2月8日,吉林白城一鞭炮仓库发生爆炸,致2死4伤。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2011-02-18

上一条: ·[黄艾禾 白伟志]《三国》“东西志”
下一条: ·广州今年炮声渐响不言开禁 应否“禁炮”再热议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