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佐]云南回族穆斯林跨境东南亚探究
  作者:张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2 | 点击数:26051
 
 
二、跨居东南亚的回族现状分析
 
第一、人口分布情况和特点。据历史记载和可考证的资料,云南回民在东南亚分布涉及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在泰国北部、缅甸北部出现了滇籍穆斯林聚居区或村寨,如云南回民起义失败后在八莫、夜功、景栋以及亚马腊普拉和曼德勒等地的华人穆斯林社区。另一部分组成了新的村庄,如班弄村。福布斯指出,如今在许多贸易中心城镇都有滇籍穆斯林,诸如仰光、曼德勒、东枝、景栋、八莫、抹谷、腊戍及其附近的唐羊等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都有潘泰人聚居区。他们在这些聚居区建有清真寺和学校(注:(英)福布斯著,姚继德译:《缅甸的滇籍穆斯林—潘泰人》,载《回族研究》1992年第3期。)。穆斯林社区的形成一方面是一些滇籍穆斯林从云南带妻室到达东南亚的,另一方面与北部泰族妇女通婚后将其后代培养成了穆斯林。滇籍穆斯林男子与南亚穆斯林妇女教内通婚,也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关于东南亚滇籍穆斯林人口,由于居住分散,流动性大,要想详细了解和统计其分布的准确人数十分困难。清迈伊斯兰教协会主席yong fooanant先生提供的70年代末期泰、缅、老及中国边境地区居住着的穆斯林已超过10万。美国希尔博士认为仅泰国北部滇籍穆斯林侨民有3万人。从当前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两省滇籍华侨中,回族为其主要成分,约有5万之众。滇籍穆斯林侨居东南亚各国历史悠久,远的已有若干代,多数已加入所在国国籍,如90年代初巍山永建回族乡在缅、泰等国604人,加入所在国国籍的约有583人,为所在国增加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注:《云南回族史》(修订本),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二、经济形态。跨居东南亚的回族穆斯林大部分居住在贸易中心城市,也有部分在农村。在20世纪的前30年中,泰国北部回族穆斯林社区繁荣起来,并逐步扩大。除了继续参与马帮贸易外,回族穆斯林以中心城市特别是清迈、清莱和南奔等城镇为基地,还渗透到各种零售行业,如出售水果、蔬菜,经营餐馆和茶叶店、布匹及副食品等,并开始经营玉器。除了在大城镇与大集镇的滇籍穆斯林社区以外,在一些山区的小镇及村子里也有许多回族穆斯林在那里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村子中只有一两户回族穆斯林居民,他们在那里最初是作为小店铺掌柜或货郎来满足当地泰人或“山地部落”居民们所需。他们作为云南回民马帮贸易的后继者,从19世纪后期开始活跃起来,直到今天仍从事着相同的行业,但贩运的路程已大为缩短。留居东南亚的回族马帮商队继续穿过泰、缅边界,将玉石、宝石、茶叶运往泰国,并将日用品和药品运到缅甸的同时,泰国北部的滇籍穆斯林商人中大部分还充当着泰国北部各山地部落(苗、瑶、克伦、傈僳及阿卡)与清迈这类平坝商业中心之间贸易的中间人角色。有一部分滇籍穆斯林在东南亚一些山区从事着农耕生活,比如清迈府东北部泰、缅边境上的芳县,以及清莱府境内湄公河北岸,就有一些云南籍华人(包括回民)的小定居点,这些云南籍穆斯林在当地种植旱稻。据通海纳家营不完全统计,居缅、泰同胞48户,其中泰国36户,从事职业做生意、开饭馆、食品加工业18户,农业种植果园种茶叶、养牛17户,在清真寺当阿訇1户。抗日战争前留居清迈的马玉昌在郊区种植荔枝园达500亩,荔枝远销香港、日本(注:《云南回族史》(修订本),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三、宗教信仰状况。东南亚滇籍穆斯林仍保持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据介绍“同他们在中国的回族、缅甸的‘潘泰’等讲汉语的同胞一样,泰北的霍人穆斯林几乎都始终如一地信奉着伊斯兰教逊尼派(正统派)中的哈乃斐·玛哈布教派”(注:(英)福布斯著,姚继德译:《泰国北部的滇籍穆斯林——秦霍人》,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东南亚滇籍穆斯林以信仰伊斯兰教为纽带,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集镇以及农村聚族而居,建立了聚居区并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穆斯林社区。随着滇籍穆斯林社区的发展,还建起了清真寺,有条件的清真寺还开办经堂教育。如清迈城邦霍区清真寺,于1917年9月17日正式开放使用。后又在另一个穆斯林聚居区建起了一座清真寺大殿和教学大楼,并设立“敬真阿文学校”,有小型图书馆,于1973年招收男女学生100余名,进行阿拉伯语、古兰经及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规范以及泰国语教学(注:(英)福布斯著,姚继德译:《泰国北部的滇籍穆斯林——秦霍人》,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曼谷清真寺也办有伊斯兰经堂学校。清光绪年间在清迈府回民主要聚居地的王和街建有王和清真寺,后又建白象清真寺。在本世纪40~50年代又建有下寨清真寺和敬真清真寺。在清莱府,清光绪年间就建有者海清真寺,本世纪50年代建有密赛、茶房、美斯乐等清真寺,以及曼谷清真寺(注:《云南回族史》(修订本),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清真寺中的一些建筑仿“莫卧儿式”风格,这显然是受印度穆斯林情趣和风格的影响,另一部分具有中国建筑特色。清真寺教长有一些是从国内请去的。当找不到滇籍穆斯林伊玛姆负责宗教事务时,他们便请南亚或缅甸裔穆斯林中的伊玛姆来充当此任。滇籍穆斯林每年都依据伊斯兰教历聚集在清真寺中欢度“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忌节”。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每年都要到沙特圣地麦加朝觐。还成立泰国穆斯林协会和清迈分会,会址设在清真寺内。许多知名滇籍穆斯林回民热心捐资刊刻出版伊斯兰书籍,多次任泰华商会理事长的马小华哈只(云南峨山人)捐资出版《穆斯林家庭手册》等书籍。
第四、与云南的交往及关系。滇籍穆斯林虽处在不同的国度,但他们与云南回民仍有共同的民族观念。“他们更喜欢自称华人(或汉人或中国人)。或者如果他是穆斯林,则采用中国对讲汉语的少数民族的标准官方称谓:回民(或回回,或鲜用的回族)”(注:(英)福布斯著,姚继德译:《泰国北部的滇籍穆斯林——秦霍人》,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他们至今仍与云南回民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关心支持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峨山县文明村兴建文明中学,募捐书寄到泰国,村中滇籍穆斯林同胞慷慨解囊者多达70多人,共捐泰币327400元(合计人民币7万元),使文明中学在国家帮助、个人捐资和泰国同胞帮助下得以建成。施甸四大庄是回汉杂居村,村内31户回族要建清真寺,该村在泰国清迈开饭馆的同胞闪子昆捐资3.8万元人民币,并为住寺阿訇开了三年的工资。永建大围埂村建清真寺需70多万元人民币,泰国穆斯林同胞捐资24万元人民币资助(注:《云南回族史》(修订本),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东南亚穆斯林同胞捐资办学和建清真寺的情况,许多回族地区皆有。如今国内许多旅行社开通了昆明—泰国,瑞丽—缅甸的旅游活动,特别是昆明直飞泰国清迈航班的开通,云南省回民地区的许多亲属也到泰国或缅甸探亲和旅游观光,进一步加强了彼此的交往和联系。特别是90年代以来,云南省充分利用毗邻缅、老、越、泰等东南亚国家和云南优越的人文地理优势,掀起全方位更大规模的对内对外开放的热潮,许多回族村寨经济快速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往向更高层次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庆隆]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下一条: ·[温玉成]《南诏图传》文字卷考释
   相关链接
·[山田仁史]蟹与蛇——日本、东南亚和东亚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话与传说·[刘锡诚]“东南亚文化区”与同胞配偶型洪水神话
·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
·[史继忠]“东方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邓文云]中国瑶族和东南亚瑶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点
·[沙马拉毅]中国彝族及东南亚各国倮倮族之比较研究·[史阳]保护东南亚的文化多样性:东南亚的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
·[李公明]击穿峭壁……让巨大的山泉从中涌出·[王琛发]从南洋跨海看文化的中华
·陈进国:《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