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打花鞭:陇上民间鞭舞谁传承
  作者:郑志成 刘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10 | 点击数:13939
 

  艰难传承

  “县上希望我能把打花鞭编排成舞蹈节目,将这种民间舞蹈继承发扬下去,但当时只有这么几个简单的动作,也没有固定的理想的配乐,所以难度挺大的。”2006年9月中旬,县文化馆干事李宗钦从杨生泮那儿学完打花鞭3天后,将学到的基本舞蹈动作教给了舞蹈教师闫惠琴。

  1965年出生的静宁人闫惠琴毕业于平凉师专舞蹈专业,现任教于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她自幼能歌善舞,受家庭熏陶,经常参与民间艺术活动。

  刚从李宗钦那里转学来的打花鞭太简单,而打花鞭平时没有音乐,只是辅以锣鼓和哨子。闫惠琴就试着将其改变成舞台戏,配上了钢琴弹唱。“要体现本土乡间原生态的特色舞蹈”,她亲自设计“农村姑娘”穿着,花棍装饰。《快八步》、《慢八步》、《洞宾曲》、《对花曲》、《一杯子酒》和《扬燕麦》,在打花鞭舞蹈的这些传统伴奏、伴唱乐曲当中,闫惠琴挑选了静宁当地流传甚广的阿阳民歌《一杯子酒》。

  2010年6月23日上午9点,在静宁县平凉机电工程学校5楼的排练大厅里,闫惠琴正逐个纠正着学生们“打花鞭”的舞蹈动作。这是她4年里培养的第二批打花鞭舞学员,她们正在为7月末的第一次登台做准备。

  从2006年10月开始,闫惠琴就从自己任教的技校幼教专业在读学生中挑选打花鞭的继承人。

  在2006年年底兰州举办的甘肃省民间舞蹈大赛上,16个技校学生组成的业余舞蹈队表演的《打花鞭》获得二等奖。“演出之前我们排练了半个月,从100名学生中挑出16名按音乐旋律编排了大型舞蹈,设置了剧情和辅助道具。”

  “新改造的打花鞭在丰富舞蹈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改进表演队伍的造形变化,同时配以创作的音乐,使打花鞭的形式与内容更加协调、融合,既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王华说。

  “现在农村爱好打花鞭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要想更大范围地在群众中把打花鞭普及推广、传承下去,靠学校里的学生远远不够。首先音乐要改,可以借鉴流行音乐的风格;其次动作要简单易学,更时尚动感,把花鞭作为运动健身的道具。”闫惠琴说,由于学制只有两年,第一批学生现在都已经毕业两年了,很多也不再跳“打花鞭”舞,只有两个留校工作的学生还在协助闫惠琴培育新学生。

  杨生泮告诉记者,打花鞭具有明显的群众体育性质。当群众表演鞭舞时,全身各个肢体部位都在运动,自然而然地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考虑在中老年中推广开来。现在面临的冷落,“一个是宣传认识不够,再一个就是缺少组织。”

  ■文 本报记者 郑志成 见习记者 刘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0-07-08 09: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卢万发]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
下一条: ·[马执斌]足球的起源及其在古代中国的发展
   相关链接
·[陈权 阿依林芳]民间舞蹈“蛾蛾灯”的保护与传承·[张志萍]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纪兰慰]少数民族舞蹈在中华舞蹈史中的历史地位·[纪兰慰]民间舞蹈与田野作业
·[红涛]西藏民族舞蹈继承创新发展之我见·湖北土家族纪录片《巴山撒叶嗬》获国际金奖
·中国文化报:民间舞蹈笔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