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西安庙会 延续千年的民间狂欢节(组图)
  作者:赵珍 毛毅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8 | 点击数:15249
 

  

民俗表演——耍大刀。

  虎年春节,西安的庙会火了,火得让人猝不及防。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内的几家庙会,发现各个庙会都是一派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的景象。不论是到传统寺庙为新的一年祈福,还是到热闹的集市中体验一把中国年的火热,西安人似乎更愿意以一种传统的形式来度过春节。是我们开始怀旧,还是意识到了传统的分量?西安庙会远在唐代时就已成为长安人的娱乐休闲方式,上千年来,对庙会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西安人的血脉中。

  逛庙会,一项根植在西安人骨髓里的传统。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先生说:“中国‘庙’的源头就在陕西。有了祭祀就有了类似‘庙会’的活动形式。作为古都,西安的庙会历史很长。”大概从两千年前起,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庙会”,怪不得现在的我们也难抵庙会的诱惑。

  西安庙会

  从盛世大唐延续而来

  产生于周代的西安庙会,在唐代得到了一个很大地发展。傅功振先生向我们阐释道:唐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那时,胡人喜好娱乐的生活方式逐渐深入到汉人的生活中,所以,一向庄重肃穆的祭祀、祭拜活动中,也被加进了娱乐的成分,人们从“娱神”逐渐走向了“娱人”,而且,唐代长安城商业的发达也使庙会的商业味儿浓了起来,于是,从唐代开始,庙会祈福、娱乐、商业的特点便基本齐全了,后世便将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庙会形式延续下来。

  可以想象,在寺庙云集、娱乐发达、商业兴盛的长安城,庙会活动大概比我们今天的还要多,还要热闹。长安城110坊,几乎每个坊里都有寺庙,而每个寺庙又都有自己的庙会日。原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长安史专家张永禄先生说,唐代的长安城内,有许多大小寺庙、道观,由于佛教和道教对信徒的争夺,长安城内的佛寺和道观都善用曲艺的形式来传教。唐代长安城的平康坊内有家佛寺,就在寺前搭台,用一种近于“说唱”的形式将佛教道理唱给百姓听,每逢寺院唱戏,长安的名人贵士便会云集于此,由此形成热闹的集市。

  当时的荐福寺就是唐代非常有名的戏场。公元707年,武则天为了纪念亡夫李治想要修建一座寺院,同时,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祖舍利,也需建造一座佛塔,荐福寺以及小雁塔便诞生了。西安博物院的王锋均副院长告诉记者,荐福寺虽然贵为皇家寺院,但是,从建成之初,寺院便有了庙会,长安的百姓们常来此祈福,因为荐福寺靠近皇城,附近有许多高官显贵的宅邸,所以,许多富贵人家也常来荐福寺感受庙会的热闹和喜庆。每到庙会时,寺内一派庄严法会的景象,而寺外则往往是歌舞升平、热闹非凡,各种曲艺、杂耍,以及小吃、零碎,集聚寺外,游人更是摩肩接踵,无以计数。

  此外,大雁塔、青龙寺的庙会在长安也很有名。青龙寺因位于乐游原上,场地开阔,常常会有上千人在寺院庙会时前来听戏。

  除了佛寺,道观也是举行庙会的场所。傅功振先生介绍,汉代长安王曲便有城隍庙,供奉刘邦大将纪信,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唐。此外供奉老子的楼观台,以及城内外其他道观,也多会在一些特殊日子举行庙会。

  除了“圣诞”等宗教节日,唐代的庙会常常和重大的节日结合起来,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祈福、消费的综合场所。“节庆和庙会本来不是一回事,可是庙会却逐渐和节日结合起来。这样庙会便给节日增添了喜庆,也给人们带来了放松休闲的去处;而节日也给庙会带来了更多的游人。”傅功振说。

  唐人很重视“上元节”,就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多要出门逛庙会,游玩一番。在长安城众多的庙会、集会中,作为当时国际贸易中心的大唐西市,当然也是热闹非凡。平时,西市有严格的开闭时间,然而,在上元节这一天,却可以破例延长营业时间。作为胡人和外国人聚居的地方,西市中时常还会看到各种西域表演,再加上来自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商品,大唐西市颇有一番“俗家庙会”的景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网-西安晚报 2010年2月2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初识汾阳地秧歌
下一条: ·土家族同胞过大年闹元宵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