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赵世瑜]历史学即史料学:关于后现代史学的反思
  作者:赵世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24 | 点击数:15453
 

  杜赞奇在前引书中认为, “现代社会的历史意识一直是受民族-国家的强烈制约的”,民族、民族主义、科学/迷信、殖民、帝国主义等等词汇以及围绕它们建立起来的话语系统,的确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历史叙事(比如我们称呼契丹族、女真族,这是“民族”概念引进之前从未有的)。

  我们不妨反思我们对明末清初战争的研究,反思我们曾围绕的清初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探讨,反思我们对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局面的认识,我们发现,当初我们所依据的史料,或者使我们对当时的历史留下深刻印象、引导我们去重点关注的主题的史料,是民国初年大规模重印出版的几套丛书。它们或是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后为排满运动造舆论的浪潮中(如《痛史》之类),或是产生于日本侵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如《中国内忧外患丛书》之类),《扬州十日记》、《江阴城守记》等等,都在其中。由于特定的历史需求造就了对某些历史记忆的重新唤醒,这些史料反过来又强化了我们对这段历史主要特征的认识,其它的方面就被忽略了,或者从历史记忆中删除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其它史料中发现别的线索,从而赋予清初的历史更加复杂的多样性。

  我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16],从许多生活实践的记录来看,宦官与宗教的关系可能是除了宗教师或信徒之外最为密切的。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要比与士大夫的距离近许多。除了阉党与清流之间斗争这类政治事件以外,我们能不能从这里(以及别处)看到宦官与士大夫之间张力的一些痕迹呢?像清朝康熙年间的大臣汤斌那样对所谓“淫祀”深恶痛绝的人不少,我们看看地方志、文集、官箴或善书之类就会知道。但宦官却对民间的这些宗教信仰予以支持、亲自参与,甚至密切往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有理由对我们通常研究宦官时所依据的史料进行反思:历代史书对宦官的大张挞伐是有文人的意识形态在起作用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精英的历史版本。由于这些知识精英掌握了记录历史的霸权,与他们的道德认知相悖的历史就必然被排除或至少被简化,我们面对这样的历史不仅茫然无知,而且还继续沿着他们设定的思想轨迹向前走,怎么还能说后现代主义的质疑或挑战对史学上毫无意义的呢?

  清儒对宋儒提出质疑,主张回到汉儒,是对宋儒所诠释的元典表示怀疑;顾颉刚的“疑古”,批评儒家学者把上古历史伦理化,把神话制造为历史,这些都是在文本的意义上所做的史料批判。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史学与后现代史学之间虽有强烈对立的立场,但在试图剥离权力话语的影响方面,它们又是具有一致性的。  

  
[1]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傅斯年全集》第4册,第253页,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
[2] 参见张书学:《中国现代史学思潮研究》第28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3] 王晴佳:《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新史学》第10卷第2期(1999年6月),第129-130页。
[4] Hayden White, Metahistory: 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Europe,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3.
[5] 参见凯思·詹金斯著、江政宽译:《后现代历史学》,麦田出版社2000年,第245-285页。
[6] 转引自詹金斯前引书,第256页。
[7] Perez Zagorin, "History, The Referent, and Narrative: Reflections on Postmodernism Now", History and Theory, Vol. 18, No. 1(1999. 2), p.3, 9-10.
[8] Keith Windschuttle, The Killing of History: How Literary Critics and Social Theorists are Murdering Our Past, The Free Press, NY, 1997.
[9] Perez Zagorin, History, "the Referent, and Narrative: Reflections on Postmodernism Now", History and Theory, vol. 38, no.1, 1999, 2. p.1.
[10] 同上,第21页。
[11] Richard Evans, In Defence of History, London, 1997, p. 248.
[12] Keith Jenkins, "A Postmodern Reply to Perez Zagorin", History and Theory, Vol. 39, No. 2(2000. 5), pp. 181-200.
[13] 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王宪明译,第22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4] 何伟亚:《怀柔远人》,邓常春译,第12页,罗志田“译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5] 柯文:《历史三调》,杜继东译,“序言”,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京师民间社会》,《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本文刊于《学术研究》2004(4)】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科大卫 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
下一条: ·[叶舒宪]人类学想象与文化认同之困境
   相关链接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张青仁]民族民粹主义与民俗学的浮沉
·[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