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花鸟虫鱼看世界:晚清的博物教科书
  作者:毕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6 | 点击数:14964
 

  博物教育“百科全书”杜亚泉

  一般人多从“五四”前后那场著名的“东西文化论战”中记住杜亚泉的大名,但多数不知道杜亚泉是近代翻译、编纂博物教科书最多的学者。笔者爬梳杜亚泉编纂、译介的博物类教科书,包括博物、植物、动物、矿物、生理、自然、理科和格致等门类,大致约52种,几乎全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在出版史上也算得一个奇观。

  杜亚泉(1873-1933),原名炜孙,字秋帆,以亚泉为号,会稽伧塘(今浙江上虞)人。他早岁投身科举,甲午之后意识到科举误人,所学无俾实用,于是对西学算学发生浓厚兴趣,从数学入手,自修物理、化学及动物、植物、矿物诸科,“自觅门径,得理化学之要领”。1904年,他应张元济邀请就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理化部主任。此后到1932年“一二·八”战事商务印书馆遭到日军轰炸火焚后离开,杜亚泉和商务印书馆“共安乐、共患难,有始有卒积三十年”。

  杜亚泉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时期完成了大量著述,尤以博物类教科书为主。据可查的资料,杜亚泉最早编纂出版的新式教科书是1902年印行的《最新格致教科书》。该书是商务印书馆“最新教科书”之一种,质量上乘,销量极佳。次年,杜亚泉编纂出版了《新撰植物学教科书》、《最新中学植物学教科书》和《普通植物学教科书》等几种教科书。1912年,商务印书馆按新学制适时推出一套“共和国教科书”,杜亚泉编纂了高小用理科教科书6册和中学用植物学、矿物学和生理学教科书等4种。1922年对于中国教育影响颇大的“壬戌学制”颁布,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了堪称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近百种教科书的编写者可谓极一时之选,杜亚泉编写了初中学生用“自然教科书”6册。更不用说他主持编辑的《植物学大辞典》和《动物学大辞典》,尤为学界称道。近代教科书从诞生到成熟,始终有杜亚泉参与其中,他是近代教科书发展的最佳见证人,也是中国自然科学教育的好教师。

  杜亚泉编写的博物教科书具有优于同时代学者的特点。

  教科书的科学性。杜亚泉对他那个时代的科学成就基本把握到位,使教科书内容新颖可靠。这一点归功于他的自然科学素养。

  以动物学教科书而论,杜亚泉编校的动物学教科书中,有关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动物的演进及灭绝是其一大特点。尽管今天看来还不够准确,但是对于“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的介绍是较早的。教科书还配有三叶虫、剑龙、始祖鸟等插图,有“始祖鸟,殆为爬虫类与鸟类之中间物”等说明,为其他教科书所少见。

  教科书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一大主题——进化论的论述,更为全面。这是他优于其他教科书的一点。

  杜亚泉在编写教科书之前就有了较定型的自然哲学观,表现出他已经阅读过一些著作,了解并吸收了“进化”理论。在教科书中,他重视解释进化论,但不是简单讲述“达尔文”,而是介绍整个进化理论的来龙去脉。晚清教科书中较少有提到拉马克(Lamark)对于进化论的贡献的,尽管拉马克的理论对达尔文的启发在自然科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常识。杜亚泉从西方人习以为常的“生物不变说”讲起,特别提到“拉迈克氏使用说(Lamark’s Theory Use and Disuse)”即“用进退废”理论对于达尔文的启发和影响,忠实译介了达尔文在“《物种原论》(Origin of Species)”中的“生存竞争(Struggle for existence)”、“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和“自然淘汰(Natural selection)”等概念,表现出全面、严谨的科学态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10-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新华调查:校园传承能否成为“非遗”保护的良方
下一条: ·[刘卓雯]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乡土教材开发及使用
   相关链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
·[林海聪]鱼腥草的图文书写与本草知识建构·[蒋愔澄]非遗工艺展览策划研究
·[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程梦稷]博物知识的双重图景:“诸夷门”与《山海经》的民间重构·[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林玉惠]民众之学:中国珠算博物馆的民俗实践
·[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
·王娟:《晚清民间视野中的西方形象——<点石斋画报>研究》·[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
·[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