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2003年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2003年公约

[张振涛]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纪事
  作者:张振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7-16 | 点击数:7540
 

  对第三批“代表作”项目中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国内媒体曾有许多议论。其实,与此相似的还有柬埔寨申报的“高棉皮影戏及剧场”。这两个国家提交的申报书中都明确写到,这些社会习俗和艺术品种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别人在自己的文化遗产申报书中堂堂正正地写明这一艺术品种和文化习俗源自中国,而面对别人为保护了这些非物质遗产而感到自豪的心态,我们许多人却保留着一种不宽容的态度,这是不应有的。国家的概念是个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现代性观念,文化圈的划定范围与国家边界,既有相和之处,也有不相重之处。前者则是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后者则是近代以来通过国际法规定的。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对周遍国家的影响是不争事实,中国在历史接受和保存了别国的影响也是不争事实。这次不丹申报的“达麦兹的鼓伴奏面具舞”与我国接壤的西藏地区的藏戏艺术如出一辙,而越南申报的“越南中部高地的铜锣乐器文化”也与我国广西、云南地区的铜鼓文化血脉相通。中国在历史上受东南亚地区佛教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这些文化基因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中,源流难辨,也无须分辨。中国的风俗在相邻友邦得到传播、保存、保护并被视之为珍宝,是传扬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事。中国人应该具有大国气量,鼓励周边的国家和民族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扩大中国文明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我与许多评委接触时,他们大都可以用中文说“你好”,让我既觉吃惊又觉自豪的突出感受。如果没有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综合国力的强盛,如果没有别人对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尊重,就不会听到这么多人学说中文和感受他们意欲了解中国的愿望。

  申报成功只是保护中国非物质遗产的开始,每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要检查被批申报项目的保护的落实情况。这次会议材料中就有一份对第二批“代表作”实施情况十分详尽的分析报告。其中提及的许多不足之处,如建立被保护项目的博物馆等等,我们也尚未做到。如果我国能够尽早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必将对这些艺术品种的系统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学者,我能够以国际评委的身份出席会议,代表中国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参与国际事物,是我永远引以为荣的。全部议程结束后的第二天,巴黎漫天大雪,而在我的心境中,它却是:“忽如一夜春风过,千树万树梨花开。”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编写指南
下一条: ·“我亲历了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遗产的评审”
   相关链接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招标公告·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立项名单公布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招标公告·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港4个独有项目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国节日志》第三批子课题招标通知
·349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公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三批入选项目
·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九月份即将开展“国三批”申报工作
·文化部:关于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文化部: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即将公布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三批优秀成果出版座谈会在京西宾馆举行·文化部将开展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编写指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