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王平凡:多少风雨事旧时月色中
——五十年代初期处于风雨漩涡之中的俞平伯
  作者:口述者/王平凡;整理者/王素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4 | 点击数:17121
 

2009年7月18日王平凡(左)与评论家陈涌交谈

  ■ 俞平伯先生“三十年绝口不谈《红楼梦》”
          此说不符事实

  1954年,全国开展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这在文学所是一件大事。对这场运动,王平凡老人这样回忆道:

  俞平伯是文学所古代文学组研究员。他在20年代出版的《红楼梦辨》是和胡适的《红楼梦考证》齐名的“新红学”的代表作。1952年修订易名为《<红楼梦>研究》,由棠棣出版社出版。1953年3月,他在《新建设》上《<红楼梦>简论》一文,受到李希凡、蓝翎的批评。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发出一封著名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在信中一开头就说:“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权威作家的观点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从他支持两位青年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批评文章开始,又领导发动了一场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广泛批判。这次批判提出的问题,不仅是如何评价和研究《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而且是要从哲学、文学、史学、社会政治思想各个方面,对五四运动以后有影响的一派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进行系统地清理和批判。

  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是属于精神世界很复杂的问题,采取批判运动的办法来解决,容易产生简单化和片面性的偏差,学术上的不同意见难以展开争论。在全国开展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问题时,调子越来越高,已经有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斗争,并促使其尖锐化的倾向。有的报刊上已出现了乱扣帽子的情况,基本上否定了俞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在“红学”研究中的进步因素和积极意义。

  文学所如何对待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问题,这是所内外都极为关注的问题。

  郑振铎所长对这场批判运动,颇感意外。俞先生是他的老友,是他请俞先生到文学所工作的;进所后,又是他请俞先生继续研究《红楼梦》的。俞先生如果有错误,自己也有责任。他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时,表示要正确对待。不久,他率团访问印尼、缅甸去了。他相信其芳同志会领导好这场学术思想批判运动的。

  其芳同志组织全所科研人员学习毛主席关于《红楼梦》问题的信。在11月初一次发言时说:最近所揭露出来的文艺界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想,在我身上也是存在的。毛主席及时给我们敲了警钟,使我们从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平共居、安之若素的麻木状态中觉醒起来。这对我们教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他要求全所正确地开展批评,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汲取一些经验教训,来改进我们的工作。

  全所批判会,从11月25日至12月17日,共开过六次。其芳同志坚持发扬学术民主,要求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有关著作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开展讨论。在会上,也一再请俞平伯先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全国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期间,俞先生仍然受到全所同志的尊敬和所领导的关心,他继续进行校勘《红楼梦》的工作。

  记得近年来,有位作家在其著作中详细地记录当时批判红学运动的前前后后,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些批判,很难说是学术方式,无异于给了老知识分子们一个当头棒喝,使他们在学术研究上不得不畏首畏尾,生怕同政治错误沾边。在《红楼梦》研究上颇有建树的俞平伯先生,从此以后,三十年绝口不谈《红楼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北青网 2009/07/24 00: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少华]口述的历史与历史的口述
下一条: ·[英古阿格]一个纳西族老村长的口述实录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邹元江]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王加华]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
·[王加华]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
·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
·[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中村贵]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
·非遗学术大家口述史项目启动·[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运河记忆:在嘉兴船民的口述史中,寻找对民间生活的敬意·民间文化保护注重细节追问
·[中村贵]关于口述史在现代民俗学应用中的思考·[中村贵]现代民俗学研究中口述史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