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端午
  作者:常建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8 | 点击数:11814
 

      竞渡

      《荆楚岁时记》说端午有划船比赛。隋杜公瞻注释讲:这个风俗是因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哀怜他的去世,所以都用船只去搭救他。并记录了竞渡起源的其他说法。如邯郸淳的《曹娥碑》讲,五月五日是曹娥的父亲迎接波神伍子胥沿江而上被水淹死的日子。《越地传》说,这个风俗起源于勾践。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没有超过东汉,而事实上吴、越一带的开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自从东汉以来,吴、越地域渐被开辟,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这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及北方各地。”所谓吴、越民族的风俗,即是指:“一个龙图腾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简言之,一个龙的节日。”而且吴、越一带习俗,寻常舟船刻为龙形、龙舟的目的,和吴越民族文身一样,大概也是避蛟龙之害。龙舟竞渡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我认为,至少闻一多先生关于龙舟竞渡早于屈原的说法是成立的,屈原和竞渡联系又固定于五月五日是后来的事情。唐以降端午竞渡之风很盛,唐代诗人李群玉描绘竞渡:“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冲龙飞。”龙舟之快速,竞赛之激烈,跃然纸上。宋元时期,江淮、江西、福建、两广诸路流行赛龙舟活动(《元典章》卷五七)。

      明代南方地方志记载竞渡事颇多。弘治《温州府志》说:“是日各乡造龙舟竞渡叶水心,所谓一村一船遍一邦,祈年赛愿,从其俗是也。但互争胜负,至殴伤溺水者。”温州竞渡活动遍及各村,十分普及,竞渡也时常引起斗殴。类似的记载在方志中是不少的。每届竞渡之时,人民聚观如堵,并持酒肉慰劳胜者,叫做“赏标”。值得注意的是明人对竞渡目的的记载,崇祯福建《海澄县志》说:“所在竞渡非惟屈原,亦以避邪。”崇祯福建《尤溪县志》记载当地“斗龙舟以袪瘴厉”。避邪、祛瘴疠的说法表明这是竞渡的原始意义,纪念屈原是后世附加的。另外方志中的记载竞渡不限于端午,说明竞渡非为屈原而兴,如万历《会稽县志》说:“夏至祀先以面,农人竞渡于通津,衣小儿衣,歌农歌,率数十人共一舟,以后先相驰逐,观者如堵。”从竞渡和食粽风俗看,端午的起源与夏至关系密切。清代南方仍流行赛龙舟风俗,似乎由于政府干预等原因,不如明代兴盛。

      角黍

      晋周处《风土记》说,俗重端午与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ɡū)叶裹粘米、粟、枣,以灰汁煮令熟。节日又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麻蓼,名曰俎龟粘米,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龟,甲表肉里、阳外阴内之形,所以赞时也”(《太平御览》卷三一引)。这是最早有关粽子的文献记载。从文中阴阳包裹未分之意看,它是指夏至阳气之至极,阴气之始至,最初应当是夏至的食品。粽子用菰叶包米而成,外形有角,故名角黍。梁《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这一天吃粽子,就足以证明我们的推测。即便后来粽子成为端午流行食品,有的地方仍保留夏至食粽子传统。如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诗:“忆在苏州日,常忆夏至筵。粽香筒作嫩,炙脆子鹅鲜。”可见苏州夏至吃粽子。再如北宋时苏颂《图经本草》记安徽“池阳风俗,不喜端午,而重夏至,以角黍舒雁往还,谓之朝节”(《岁时广记》卷二四引)。

      后世广为流传的说法,端午食粽子是为了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说,楚人屈原因遭受谗言不被国王重用,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同情他,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年间,长沙人区回忽然白天见一士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对区回说,你祭我很好,但是常年所赠之食,每被蛟龙吃掉,现在如果给我,可以楝树叶塞筒,缠上彩丝。这二种东西是蛟龙害怕的。吴均还指出,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江一带的遗风。正如中村乔认为的那样,这个传说故事是用神馔祭水神行为的传说化。所用楝叶、五色丝是具有避邪力的二物,以守卫神馔。我们看到湖南沅湘流域的粽子是一种筒粽,屈原的故事是假托的。以上记载说明这个风俗兴起于长江以南地区,从《玉烛宝典》看,隋唐已流行于北方。唐代长安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唐六典》卷四记载:“节日食料谓五月五日粽(yè)。”法定粽子为端午节日食品。

      宋代粽子品种丰富。《岁时杂记》说,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粽、九子粽。明清时代流行以箬(ruò)叶包裹糯米为粽,一般称为角黍,不仅家人吃,还要赠送亲戚朋友。

(摘自 常建华著:《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图记》,中华书局 2006年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搜狐读书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何星亮]从传统节日看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下一条: ·[沈鸿鑫] 端午节与《白蛇传》
   相关链接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杨苗苗]岁时节日习俗的维系功能·[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谢灵睿]元杂剧中的岁时节日民俗
·[刘启振 王思明]西瓜与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融合及其动因·[郭彦鑫]汉族岁时节日逐除习俗研究
·萧放 张勃:《城市·文本·生活——北京岁时文献与岁时节日研究》·[萧放]岁时节日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1)·[张丽]“木客”传说、历史记忆与社会生活
·[郑筱筠]南传佛教与佤族社会生活的“阶序”逻辑·陕西汉阴:文化遗产惠及民生
·[田兆元]端午龙舟的前世今生·[何新]端午考
·[侯仰军]孝在清明·[张海岚 田兆元]非遗运动下的高校清明
·二十四节气:大寒·二十四节气:冬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