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李莉]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主义
——读M.Carroll《旧约中的神话、方法论与转换》
  作者:李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8 | 点击数:10946
 
我们得到一个新的神话结构:一个非以色列人的妻子被一个非以色列人引诱,丈夫H5与引诱者S5的结局OH5和OS5都不好。虽然由于所知材料的限制,我并不能举出相应的文本进行支持,但是这与Carroll倡导的方法并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否认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所以不难发现,从一个文本出发应用Carroll所说的TR,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分叉蔓延的树形网状结构,而将更多的文本吸纳其中。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神话不是人创造的,而是神话结构内生的,是由人类思维决定的。其基本面貌已经确定,只有表现物或者说意义载体的选择受外因左右。沿袭列维-斯特劳斯思路的Carroll注定不能为起舞的神话思维套上人工制成的枷锁。如果忠实履行转换原则,而不因外力切断转换链条的话,Carroll为自己确定的框架一定会被他的方法的自发生长性冲破,变得如同列维-斯特劳斯一样覆盖广大地域,跨越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群落。
最后,Carroll对经典公式的理解也是有偏差的。结构主义发端于索绪尔语言学,要求建立的是能指与所指共同组成的平行线似的语言系统。Carroll方法的第二步是任意选取两角色的结局之一,而不顾在第一步中变化的到底是哪个角色,无疑使神话的转换以不规则的螺旋交叉进行。这样的错综系统只能表明神话思维的混乱。那么,经典公式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
我们先考察一般的形式:Fx (a)∶Fy (b) ∷ Fx (b)∶F a-1 (y)。对于一个函数Fy (x),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F是一种映射关系。表示在F的作用下,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x(x∈A)都可以在集合B中找到唯一的元素y(y∈B)与之对应。(如图2所示)因此,在上述公式的“∷”号左边,将a,b看做是集合A的元素,即a,b∈A, 通过函数关系F与集合B中的元素x,y(x,y∈B)一一对应。我们不妨用两条直线L1,L2来代表集合A与B(如图3所示)。a,b和x,y分别是直线上的点。这样,a与x、b与y的关系就可以简化,但是直观地表示为过a、x和b、y的另外两条直线L3和L4。(如图4所示)通过建立联系,原本在一条直线上的——也就是一个领域内的——a与b以及x与y的区别就由直线L3和L4更明显地反映了出来。为了避免抽象,举个具体的神话例子来帮助理解。a,b可以代表现实层面上的农业和狩猎,而x,y可以代表观念中的生和死。在生/农业、死/狩猎之间建立联系,能使人更容易接受这两组对立。然而实际上,a和b具体选择何种事物来代表是非常任意的。比如亚马孙流域有树懒的神话,但是寒冷的极地地区因为没有树懒,在反映对立关系时,自然会寻找另一种事物体现。这正是神话思维的普遍规则。在《嫉妒的女陶工》的第十三章中列维-斯特劳斯说:“每个神话都面临一个问题,其解决的方式不是因果律似的推理,而是将此问题与更多的问题联系到一起,用‘那是……的时候’和‘就像……一样’的模式来论证。”
然而,神话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元素a、b并不是固定地分别与x和y相联系,而是根据某一种规则F1与x、y结合。也就是说,“∷”号左边的部分是截取了神话转换的一个断面,或说静止的一点,右边的部分是相对于左边变化了的形态。“∷”两边表示的其实是一个共同神话思维的两种表现方式,是展现“神话元结构”局部样态的“小结构”。在另一种规则F2的作用下,b还可以同x相联系,表示为L5。所以,为了区别x和y,就必须依据F2的原则在L1的层面上为y寻找一个表现物,即过y点做直线L5的平行线L6交L1于一点,这个交点就是a-1,即a在性质上的反转。(如图5所示)到此为止,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楚经典公式的含义。它揭示的是人类神话思维的普遍路径,也就是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神话如何利用人来思维”。严格意义上,对于经典公式可以做一点修正使意义更明确:F1x (a)∶F1y (b) ∷ F2x (b)∶F2a-1 (y)。当我们静态地分析公式各部分含义时,难免会产生a-1为什么由自变量的位置转到函数值的疑问。但是当我们明确经典公式是解决动态转换中的走向问题的时候,上述的疑问就可以得到解答。
现在,让我们根据上述对转换的理解再次回到关于旧约故事的讨论。Carroll的分析有个操作性的失误,他认为转换的对象是角色及其结局,但是事实上一些角色的结局在这个故事中是得不到反映的。比如Esther故事里丈夫波斯国王的结局需要到其他章节中寻找,这样就在分析中又牵扯到了更多的内容,使研究更为复杂。我认为转换的应该是角色和他与她在故事中的评价,即是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形象。而在对Judith故事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事实上引诱者并不是对方的将领,而是Judith本人。这样三个故事的面貌将如下表所呈现:
这样,转换将如图6(Esther→Judith)和图7(Judith→Susanna)进行。Carroll的结论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证实。
Carroll的这篇论文将“转换”推到了结构主义理论核心的位置,使我们看到了应用这个高深理论的可能性。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介绍列维-斯特劳斯,80年代中期也有一个较为高涨的讨论评价阶段。然而,深入研究该理论和方法的文章以及相应的应用实践寥寥无几。一直以来,产生于启蒙救亡时期的中国民俗学特别关注研究的本土化,而相对排斥西方理论。探索属于自己的理论道路固然是好事,但是“中国特色”似乎成了阻断东西方理论交流的“廉价免战牌”。这是否真的有利于学科发展呢?面对本身较为晦涩、跟我们充满隔膜的理论,到底我们该做的是在草草审视后匆匆放弃且不负责任地贬低,还是尝试对之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解释力呢?Carroll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即使他的论述并不完美。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1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秀杰]民间叙事的“外学”与“内学”
下一条: ·[王铭铭]把中国读成一个“超社会的社会”
   相关链接
·[林安宁]深入浅出释经典 融通中外论新学·[罗伯特·莱顿]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四个理论背景
·[周启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理论及其生成语境·叶舒宪 编选:《结构主义神话学》(增订版)
·斯特伦斯基:《20世纪的四种神话理论:卡西尔,伊利亚德,列维─施特劳斯与马林诺夫斯基》 ·叶舒宪 编选:《结构主义神话学》(增订版)
·[龙迪勇]走出结构主义叙事学·“法国当代最后一个思想大师”远去
·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百岁去世·列维-斯特劳斯:在另一个时空“结构人类”
·[张闳]忧郁的结构·话语(discourse)
·[刘晓春]殖民主义时代的时间观·[王芳辉]宇宙开辟、人类起源及文化的获得
·列维-斯特劳斯 今天100岁 ·[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刘晓春]在异域与本土之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