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于学斌]莫力达瓦达斡尔乡村传统文化现状考察
  作者:于学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6 | 点击数:13975
 
 
柳编的篱笆墙围成的不仅仅是院落
 
过去,每个家庭都用柳条编成的篱笆围成一个方形的院落,它把一个家庭同另一个家庭隔离区分开,也使得自己家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单位。传统的达斡尔族院落是方形的,院子里只有仓房、厢房以及畜圈。院子是蓄养家禽牲畜存放杂物的场所。然而今天我们走进库如齐乡,怎么也找不到这种整齐的规划。现在的篱笆墙里面围起的是自家的自留地。由于土地能给人们带来财富,所以达斡尔族把房前屋后的土地都利用起来,每家都用柳条编成的篱笆在房前屋后圈起很大一片土地,里面种的是黄豆、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每年都能带来比较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现在的篱笆墙围拢的已经不是四合院,而是一片园地,过去典型的达斡尔族大院没有一家保存,只有篱笆墙还能反映出从前的影子。我到这里正赶上农忙季节,家家的院子里堆放的都是成堆的大豆。有的人家在打豆子,还有的已经开始用大筛子筛豆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的增多,二是达斡尔人商品意识的增强,三是由于退耕还林的缘故耕地面积在减少。早年达斡尔族人口较少,农业较为粗放,把种子种到地里一般不再理会,只等秋天收割。如今人口增多了,而且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了,所以,人们在注重精耕细作的同时,也在追求土地的数量。
院子之中唯一一个能反映达斡尔族传统特色的东西就是仓房(见图7,图8)。过去,仓房是院落之中必不可少的设施,现在,绝大多数达斡尔族家庭院子里仍然保有这一设施。达斡尔族的仓房非常具有民族特点,呈长方形,或两间或一间,全是用木材制作。一间格局的仓房的建造方法是,用榫卯结合的方法,将四根木柱连接在一起形成为框架,柱脚埋于地底,四周的墙壁或用圆木垒砌,或用柳树条编穿。仓底悬空,距地面40厘米左右,并排铺直径15厘米的圆木做仓底。前壁往里收近70厘米,形成一个晾台,可以在上面晾晒谷物、蔬菜等物品。屋顶为人字形,用圆木支成,人字架的顶端架一脊檩,然后架以细木棍做成的椽子,上面覆盖苫房草。两开间的仓房,只是在此格局的基础上,在南侧多立一个四方形的木架,这一间底部以地面为仓底,一般前面不建墙壁和门,内部存放大轱辘车以及农具等。仓房一般面阔3米多或6米多,门向院内。这种仓房具有防水、防潮、防鼠害等优点。
绝大多数家庭的仓房已经变形、破坏。一旦现有的仓房毁灭,也就意味着它从达族的生活中消失,因为它的存在是以丰富的木材为前提条件的,过去山上的木材随便砍伐,如今国家已经明令禁止。 
 
摇车哺育着民族的希望
 
摇车子还在使用,这种从游猎时代就沿用下来的抚育婴儿的工具仍然被达斡尔族的现代育龄男女传承着。不管是老房子还是新建的住房,都在住屋的中间横着一条和檩子一样粗细的杠子,这是用来悬挂摇车子的。赶巧的是库如齐还真有一家刚生育的夫妇,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马上到他们家去拜访。当时,年轻的母亲正在炕上哄孩子,孩子就在摇篮里,摇篮平放在炕上。孩子刚刚满月,若是没满月,我这个外人是不允许登门的。主人叫敖庆,刚结婚一年多,他的爱人很配合,把装有孩子的摇车挂在绳子上,给我演示了一下摇车悬挂和使用的方法(图9,图10)。达斡尔族的摇车子,底部是一块木板,四周是用揻成U字形的薄木板围成的,头部翘起。头部衬布上绣有黑色万字吉祥图案(图11)。
用摇车哺育婴儿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点,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过去都是用这种方法哺育婴儿。各民族的摇车形状稍有差别。但是,现在在其他民族已经很难找到摇车了,更谈不上用摇车养活孩子了。这种旧时被看成是东北的一大怪——“养活孩子吊起来”的风俗,只有在达斡尔族中还完整地保持着。走访各家,他们告诉我,现在家家养孩子都还在使用。
 
曲棍球之乡名不虚传
 
到这里我才真正感觉到,达斡尔族“曲棍球之乡”的美名名不虚传。在院子里三五个小孩就能在一起进行曲棍球比赛,每天村子里的操场上都会聚集很多孩子进行比赛(图12)。
曲棍球,达斡尔语称“贝阔”,是达斡尔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传统的曲棍球有三种。一种是用牛毛团成的毛球,多为儿童玩耍。一种是用杏树根或榆木削成的木球,多为成人玩耍。还有一种是夜间玩耍的火球,它是在木球的基础上,把球体里抠出若干孔洞,把松木明子、磷粉、松油等易燃品填进孔洞,玩时将易燃品点燃。球杆是用头部带弯的细柞木稍作加工而成的。如今,这种旧式的传统曲棍球已经没有人再玩了,取而代之是标准的曲棍球。
在达斡尔族乡村,曲棍球是主要的体育项目,深受儿童的喜欢。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当代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了,但是达斡尔族对曲棍球的热情一点不减,一有空闲大家就自发组织进行曲棍球比赛,每逢重大节日,曲棍球的表演和竞赛更是不可或缺的项目。现在,达斡尔族已经不满足于在自己家的院子、场院以及空地上比赛,他们已经把国家和世界作为了自己的舞台,为国家和各省区培养了许多曲棍球运动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明珂]羌族妇女服饰:一个“民族化”过程的例子
下一条: ·西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