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叶舒宪]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叶舒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5 | 点击数:15750
 

就这样,在社会主导精神变革方面,有利奥塔指出的后现代的非物质观念的兴起;在消费社会席卷当今世界方面,有鲍德里亚分析论述的非物质的符号经济的崛起;在资本形态的变化方面,则有布迪厄所揭示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与转换可能;这些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角度的观察,都不约而同地敏锐把握到新兴的“非物质经济”时代到来的脉搏,昭示出后现代性不同于现代性的一个主要差异层面。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5年前也非常敏锐地预测到:“当代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事情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新体系的崛起,这种体系不再是以肌肉(体力)为基础,而是以大脑(脑力)为基础。”(托夫勒,199610

托夫勒还把正在到来的这种变革看成是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力量转移,呼吁人们及时调整自己,以便应对这场迅猛异常的文化变迁。在他看来,知识经济的拓展是一种具有爆炸性的力量。它使先知先觉的捷足先登者迅速崛起,获得充分的竞争优势,而使后知后觉者陷入被动和过时的、行将被淘汰的境地。它也必然使发展中国家抛弃他们的传统的发展“大烟囱”式的经济战略,转向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经济方向。

丘吉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带有预见性的话:“未来的帝国是头脑的帝国。”今天这句话已经成为事实。

在托夫勒的新词汇库中,所谓“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或者“超符号化经济”,基本上是用作同义词的。从他对“知识”的重新定义中,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知识”这个字眼将具有更广泛的词义。它将包括信息、数据、形象和意象以及态度、价值标准和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管这些产物是“真的”,还是“近似的”,或者甚至是“假的”。(托夫勒,199621)在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重新与“符号化产物”相认同的这种表述里,不难看出所谓“知识经济”的实质也就可以说是“符号经济”。按照利奥塔的看法,“技术是现代的许多符号之一。”(利奥塔,200241

在比托夫勒的书晚10年问世的、更加具有理论体系性的著作《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以下简称《帝国》)中,两位作者麦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虽然也大力呼吁人们关注当代发生的力量转移——他们称之为“全球权力关系”——的历史性巨变:即从工业经济到符号经济,从帝国主义到帝国,从现代到后现代。但是,他们似乎不大情愿使用“知识经济”这样的提法,生怕如此褒义的用语美化了本应该受到批判的对象——“帝国”,而是代之以“非物质劳动”(immaterial labor)和信息经济这样更加时髦的措词,来描述他们所认为的“现代化的终结”现象。

《帝国》不再纠缠于马克思时代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说的历史纷争,而是缩短理论透视的焦距,着眼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现代性制度建立之前后,即中世纪以来世界先后经历的三种经济形态的范式:第一范式:以农业为经济主体;第二范式:以工业与可持续商品的生产占据经济活动的核心;第三范式,也就是我们目前的范式:以服务、信息、文化产品为经济的核心。(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2003268)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从现代化生产转向后现代非物质经济的过程已经非常明显。

表格一:中世纪以来的经济文化范式变迁

历史时期         17世纪前       1720世纪           20世纪后期至今

形态次序         第一范式     第二范式     第三范式

理想型    前现代      现代化      后现代化

经济主导   农业       工业       文化产业

社会追求   自给自足     生产主义     消费主义

图腾景观   哥特式教堂    大烟囱      迪斯尼乐园

代表作    堂吉诃德     摩登时代     怀念狼

流行观念   基督教神学    一元启蒙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自然条件   人口少资源丰   人口爆资源竭   物种灭绝、生态危机

核心人力   耕作       制造       创意

关键词语   不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可持续(发展,或存活)吗?

关键信念   禁欲主义     物质主义     非物质

主要威胁   瘟疫、自然灾害  大屠杀      爱滋病—核武器

技术标志   灌溉—风车    蒸气机      电脑-网络

媒介样式   口传-书写    印刷文本     数码文本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日益规范
下一条: ·[樊传庚/杜靖]平调丝弦大鼓及其传承艺人的调查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