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白庚胜]民间文化保护诸问题
——2004年5月27日在萨满文化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
  作者:白庚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7 | 点击数:15616
 

在国际保护中,申报各种世界遗产名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据我了解,现在吉林好像正在申报“高句丽”遗产,在不久于苏州召开的联合国世界遗产论坛上它将获得通过。在丽江,已经成功申报的遗产有三个,即,三江并流区自然遗产、丽江古城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东巴经世界记忆遗产。目前,纳西族摩梭人的母系文化、丽江古乐又在申报之中。如果顺利,一个小小的纳西族就将有五个世界遗产。

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何在?这种申报及其成功带来的文化自觉、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对整个民族的振兴与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其意义是无以计算的。我想,萨满文化完全有资格去申报遗产,以求得国际性的保护,获得国际性的地位。当然,世界遗产的申报一定要走对路,先弄清世界遗产有多少种。据我所知,世界遗产共有六种:第一种遗产就是自然遗产,第二种是历史文化遗产,第三种是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第四种是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种是记忆遗产,第六种是文化景观遗产。在了解有多少种遗产之后,还要弄清申报这些遗产的渠道。否则,烧香拜错了庙门,花了冤枉钱,还要费时间精力,而我国及世界性的遗产申报又是那样地竞争激烈。仅就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申报而言,联合国每两年仅给中国一个名额。目前申报成功的也只有昆曲与古琴。这六种遗产在我国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自然遗产由地质部负责受理,历史文化遗产由建设部主持,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由文化部下属的艺术研究院去做,记忆遗产属国家档案局管理。一般的步骤是,先由申报主体向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厅局申请,再由这些厅局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后通过国家遗产委员会报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遗产有多种方法,有的是单独申报,有的是联合申报,有的是支持申报,即参与支持别人申报。前一种指对本民族、本地区惟一性的遗产进行申报,后两种指对若干民族与地区共有遗产进行申报。我们国家有34个民族跨国而居,有10余个民族在境外建立有国家。如朝鲜族就有两个国家,即北朝鲜、韩国。我们申报京剧,谁也抢不走,申报昆曲,谁也拿不走。但是,有些文化是共同拥有的,可以联合申报,或以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为主做支持申报。我们现在没有这种意识,只走单独申报一条路。前两天得知韩国江陵市申报端午为遗产,我们就急,认为韩国人要夺走我们传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可是,在韩国申报之前我们就没这个意识。好了,现在人家要做成了,葡萄酸了。对这样一种共有的文化遗产,我们完全可以协商和韩国一起共同去申报。端午节的源在我们这儿,流在他们那儿,我们的源和他们的流加在一起就是一条完整的河流!中国在几千年来一直是东亚文明的核心,它的文明流往越南、朝鲜、日本是很自然的事。反过来,我们中国也受到不少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元节是咱们自己的节日吗?不是。它叫盂兰盆节,是佛教节日,是从印度过来的。在我们周边的国家享受我们文明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在享受别人的文明成果。

国际保护的另一种方式是要积极去参加各种国际组织、遵守各种国际公约。我们不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自己将自己边缘化。比如,国际上有一个《教科文组织促使文化财产送回原有国家或归还非法占有文化财产政府间委员会章程》,是1979年定的,它规定可以索回150年内被非法掠夺的文物。也就是说,按此规定,只要加入了这个委员会并遵守这一章程,我们就可以将八国联军进京以来所有被劫掠去的文物索回。我们现在只关心麋鹿的回归是不够的,必须加大对文化回归的关心。

第二种叫国家保护。国家在代表人民的生命利益、物质利益的时候,也代表人民的文化利益。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国家不仅代表主体民族的文化,还代表少数民族的文化。宪法规定:我国境内的各民族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在经济上完全平等,在文化上也完全平等。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扶持弱小民族,中国共产党做得最成功,这是举世公认的。比如,在文化上,我们在解放以后做了很多工作,如创制各民族文字、进行各民族社会调查、编写各民族的民俗志、民族志等都取得了斐然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又在加大国家对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支持、保护力度。不过,由于民族民间文化常常和宗教连在一起,我们有时不敢理直气壮地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比如,对待萨满文化,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就是说它是封建迷信,将它一劳永逸地打入冷宫。其实,它不是封建迷信,它比封建迷信的层次还低,它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氏族社会、氏族联盟过渡时产生的人类文明的第一朵鲜花,具有封建色彩的家祭、宫廷祭等是后来才附着上去的。在萨满文化里,蕴含着人类文化的各种基因。我们不要以为我们今天穿着西装、戴着领带、坐着汽车就认为自己和猴子无关、和动物无关、和原始社会无关。我们不能太高傲了,人类的文明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利用好史前文化的各种资源,可以帮助我们解开很多文化之迷,并丰富我们今天的生活。民族民间文化完全有望为各民族精神文化的重建,为解读各民族、尤其是无文字民族的历史文化做出贡献。越是原初的东西越能用来解释复杂的事象。

纳西族的萨满文化称东巴文化。因东巴文化中的东巴文字过去被贬称牛头马面,我们便先学藏文,后来全面学汉文,不断贬低本民族固有的语言和文字,恨不得变为藏人、汉人,现在则恨不得变为洋人。然而,从人类文字发展史的角度讲,其第一个阶段是图画文字,第二个阶段是象形文字,第三个阶段是表意文字,第四个阶段是表音文字,第五个阶段才是拼音文字。属于第二个阶段的东巴文字一直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产物。然而,就是这种长期被目为“落后”、“愚昧”的东西在今天最前卫的思想与高科技、市场的包装之下,目前正在化腐朽为神奇。

我有一个叫浅叶克己的朋友,是日本造型协会的会长。他七次来中国寻找造型资源,最后才注目于东巴文字。浅叶克己回到日本后,致力于开发东巴文字产业,目前已形成气候。有一个叫水野拓昌的记者在日本的《产经新闻》上写了一篇文章,说今天在日本利用东巴文做生意的公司多达6700家。第一类商家做电脑游戏。我们老说东巴文字还活着,指的是有人还使用。人家不,还活着指的是能让东巴文字中的虎字奔跑喊叫、木字摇曳、人字走路。第二类商家专门开发东巴文服饰。浅叶克己上一次来北京访问,给了我一摞衣服,全部是东巴文装饰的。一般是每件T恤上印有一个东巴文,其下写有极具广告性的语句,以吸引人购买这种服装。第三类商家专门用东巴文字来装饰房屋。日本人用东巴文组合人的、植物的、动物的各种图案装修房子,使之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第四类商家专门搞包装。当然,中国的包装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中国的包装太缺少创意,许多艺术符号老生常谈。日本的造型设计家将东巴文字也作为一种资源来为包装服务,使之具有吸引力、新鲜感。第五类商家用东巴文字创造世界文字。过去封闭,我们懂本民族语,最多再懂几种语言就行了。现在开放,一个人的一辈子可能要走几十个、上百个国家,但一个人的一辈子不可能懂几十种、几百种语言。那么,我们怎么解决在几十个、上百个国家生活的交际交流问题?在日本,人们开始关注东巴文的图像性,以此创制世界文字。据马学良先生讲,我国也有一位北大数学博士做过此类尝试。其中,74%的字源取自东巴文字,只有26%是新造符号。当然,这不是说以它取代英、法、德、俄、汉语文,而是说让它做它们的辅助性、短暂性、满足简单生活与交际的手段。第六类商家是搞东巴文动画片。我们国家为了建立自己的卡通语言可费了神了。因为我们的卡通市场一度被美、日、英占领,每年几十个亿元流失。咱们着急,就建立了多个中心,拨了数千万元开发自己的卡通,一会儿在剪纸里面找卡通语言,一会儿在水墨画中找卡通语言。现在狼来了,一些日本人开始在东巴文上下功夫,在开发新的卡通语言。这对我们是多大的讽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列来拉杜]资本化时代的彝族服饰
下一条: ·[覃德清]多重力量制衡中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
   相关链接
·越南表彰民间文艺工程·民间文化保护注重细节追问
·[朱靖江]田野灵光:影像民族志与民间文化保护·[张粉琴]乌丙安畅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让这份民间文化宝藏永传世间·景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刘晓南 杨鑫基]试点与保护:上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践与启示·[白庚胜访谈]“抢救”责任重大 “保护”使命光荣
·[白庚胜]民间文艺 卅年盛景·[白庚胜/向云驹]《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总序
·[白庚胜]春天的故事·[覃德清]多重力量制衡中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
·[白庚胜]难忘的追思──缅怀日本民间文学家伊藤先生·《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首发式在京举办
·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