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铜鼓舞
  作者:李国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8-06 | 点击数:9243
 

 

载歌载舞的彝族乡民,从铜鼓舞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记者 杨海冬/摄

  跳舞抱得美人归

  铜鼓舞一直以来都是白倮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聚会方式,源起于纪念战争之后,又在后来的生产生活中开始演变,而且还成了一种娱乐方式。“小时候,只要铜鼓一响,我们心里就会咯噔咯噔地跳,在家坐不住,脚痒得很。”村支书黄永成说。

  组织试跳给记者看那天,19岁的姑娘黄秀英一直在旁边观看,待铜鼓舞开始时,她一溜烟就跑回家去了。几分钟后,黄秀英换了一身新装,崭新的球鞋,干净的衣服,包上彝族的头巾,蹦蹦跳跳进入舞群中,大家笑呵呵地,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容,这好像是一场久违的聚会。不一会儿,正在干农活的村民陆续赶回来,顾不得休息就来围观,接着便迫不及待地加入舞蹈中。

  村民们跳起来的铜鼓舞,动作传达的内容都跟农耕生产生活有关,登山、踢腿、弯腰插秧、犁田耙地的动作,都在舞蹈里有呈现。文山部分地区的铜鼓舞还完整保留了12套舞蹈动作,反映着一年四季12个月不同的生产内容。

  进入和平年代,源起于战争纪念的“跳宫节”,渐渐演变成为彝族同胞的一种祭祀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方式,渗透在白倮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铜鼓舞一般在丧葬或者盖新房时使用。新房投入使用时,为了庆祝,一般都会跳起铜鼓舞,彝族同胞称其为“跳新房”,它还是青年男女们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

  跳新房的时候,人们里三圈、外三圈围得水泄不通。男人用黑布蒙住头部,戴上口罩,分辨不清是谁。女人则素面朝天参加舞会。这样,整个舞会变得神秘莫测,变幻无穷。如果男子平时看上村里某个女孩,而又不好意思开口的话,参加“跳新房”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舞会开始后,你可以主动前去抓住心意的女孩一起跳,边跳边聊天,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可以聊到一块,那么女孩会将你领到她的闺房前私聊,这样就有很大希望。女孩们看重的,不是你这人长得怎样,关键看你的口才和你的心地怎样。

  临走时,男方可以试探女方的意愿,钱就是定情物,你可以象征性地给对方几块钱,但要含蓄地说:“我在你家附近捡到钱了,怕是你掉的吧,还给你。”如果女方愿意收下,男方就可以前去提亲了。

  村支书黄永成说,年轻的时候,他参加“跳宫节”找了四五个恋人,现在的老婆就是跳铜鼓舞跳回来的。长得胖胖的黄永成笑着说:“我找到的情人都给我做了衣服,可惜我长得太胖,一件都穿不上。”

  说起陈年趣事,村支书黄永成时不时忍不住就笑起来,在旁边“偷听”的孩子也跟着乐。黄永成装怒喝斥孩子,转身对记者说:“如果不恢复‘跳宫节’的传统,以后这些孩子都不知道我们这个支系的由来,也没有那么多有趣、好玩的娱乐方式,想想就觉得太没意思了。”

  传承人说

  节日被祭品困扰

  回到龙洋村委会,铜鼓舞传承人黄正武回来了。消失了两天,原来他是到富宁与广西接壤的边界木央闲逛去了,他说:“那边的彝族以往都会跳铜鼓舞,近两年不跳了。我一路走过来,也没有看到。”

  黄正武今年64岁,身高不足一米六,看上去显得很苍老。他穿着一件彝族的褂子,坐在二楼上,生起一堆火,抱着烟筒呼噜呼噜地吸着旱烟,烟筒里的水咕噜响着。采访时,问一句他答一句,显得不善言辞。

  摄影记者拍照时,黄正武伸出手来,做挡镜头状,笑着说:“你不要拍我,我家房子又不好,衣服又没换,害羞多。”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黄正武,对他这个称号反应冷淡。他说,虽然铜鼓舞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大家还是没有跳起来。一是因为60%以上的青壮年都到外面去打工了,赚钱改善生活条件才是他们最先考虑的。二是几年来物价上涨,卜卦该到哪家出猪、牛的时候,那家人没有办法出得起,所以无法举行下去。

  还有一个因素,让黄正武心存芥蒂,他说:“以往那几年举办‘跳宫节’的时候,猪肉、猪肠、猪肚等要全村分配,如果分得不均匀,大家都会有意见,次数多了,群众就不喜欢搞了。”物价上涨、卜卦、分配等传统把“跳宫节”的举办箍得紧紧的,铜鼓舞也就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了。

  198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行,黄正武代表文山州到昆明演出铜鼓舞,这个时候的他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是跳铜鼓舞的高手,他跳了三四十年,遗憾的是没有跳到老,问起现在不跳铜鼓舞脚会不会痒,黄正武一本正经地说:“老都老了,痒哪样痒,现在电视节目又多又好看,跳着没人看,不如在家看电视。”

  黄正武有个徒弟叫黄永明,今年44岁,龙洋村委会除了黄正武,就数他跳得最好。不过,记者到来时,他说可以组织村里人再跳一段,但是要收费。从某种意义上讲,铜鼓舞与白倮人的“跳宫节”是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了“跳宫节”,铜鼓舞就失去了其仪式价值,成为了有偿表演性质的舞蹈,如果跳舞的人无法获利,这种舞蹈就失去了传承的载体,唯一的希望还是在于“跳宫节”的恢复。

  下一次大规模举行“跳宫节”的日子,要到2024年,那时候31岁的村支书黄永成已经快50岁了,今年64岁的黄正武也快80岁,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见到30年前那样令他们魂牵梦萦的热闹场面。

  村里人说,希望“跳宫节”这个传统能够继续保护下来,如果没有这个,彝族同胞好像就失去了根源,以后的孩子都不知道白倮人的祖辈文化,也不知道自己民族有这样的传统了。村支书黄永成说,要传承下去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每年能够有七八千块钱的经费扶持,买两头猪、两头牛就可以恢复“跳宫节”了。到那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铜鼓舞,也就可以热热闹闹地跳起来。(云南省文化厅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都市时报 联合推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彩龙中国:2008-07-07 12:00:4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听专家讲婺文化的底蕴与传承
下一条: ·BMW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